产品资讯
英石的美学价值
英石是中国传统三大名石之一。从宋代以来,英石由于“皱而多纹”、“瘦而耸削”的欣赏价值深受文人的追崇。该石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於背,渍以盆水,置几案间。苏轼作诗《仆所藏仇池石》云:“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婉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盛以高丽盆,籍以文登玉。”诗中所描述的形、表、色、质与石谱所记英石无异,仇池石堪称宋代英石之典型。
英石
艺术的美学价值。
故宫御苑早至元代的三块赏石中有两块为英石,即位于御花园天一门东侧的“圆盆座英石”(《御苑赏石》御八)和位于御花园钦安殿西缭垣便门外的“方台座英石”(《御苑赏石》御十三)。明故宫一直着力于英石陈设的建设,而且这种建设从明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明代晚期。由此可见,皇家苑囿对英石的追崇从元代一直延续至明代,从而使得英石成为御苑中最主要的石种。
英石
仿生的美学价值。
英石的美学价值在历史上既是存在的,又是变化的。那么,英石是否具有不随时代变化的“文学性”呢?这种“文学性”是否有异于其他赏石的“特殊性”呢?曾丰诗云“英石不与他石同”,这不同之处究竟何在?与太湖石与灵璧石比较,英石的特殊的美学价值在于两个相似性。分别如下:
一、石与山的相似性。
被誉为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也曾对此作《广东新语》--“英州为奇石之薮,其有根者丛起而为峰,无根者散布而为石。石者峰之余也,峰者山之骨而石其齿牙也”。屈大均这里明确地提出峰与石同形的观点,即英石是英德山峰地貌之缩影。实际上,没有任何其他赏石比英石更能表现与山的相似性。凡是到过英山的石友,对此一定深有同感。
英石价格
二、地理褶皱与绘画皴法的相似性。
英石能很好地解释“褶皱”与“皴法”之间的相似性,这种褶皱不仅存在于英石本身甚至存在于英山本身。正因为其本身拥有这样的特殊性,使画家受到启发。在唐代以前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为表现山水中山石的质感,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笔法“皴法”。到五代时期,山水画出现“皴染俱备”。皴法分为荆浩的“斧劈皴”、董源的“披麻皴”、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等。清代郑绩总结为十六家皴法。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也是皴法定型的时期。
上述两种相似性正是英石独特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价值在宋代文人甚至此后的文人群体中显然可以获得广泛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