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怕“火烧肺”!赶快吃点它,灭掉身体里的致病火
换季期间,皮肤干、口渴、嘴唇干裂等症状接踵而至。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春季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所致。
因此,春天也特别容易患上风热感冒。但是此时肺炎疫情尚未缓解,我们为了个人健康,还应该如何应对换季的各种上火?
春季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吃得少、营养失调就易出现口疮。
豆芽能清热,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现代医学认为,绿豆芽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B2),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
中医认为,绿豆芽其性凉、味甘无毒,能清署热、调五脏、解诸毒、利尿除湿,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现代医学也发现,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
它还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春天内燥外热的皮肤非常容易干涩长痘痘,建议每天的饮水量要保持在1300毫升左右,上火时可以适当地冲点柠檬蜂蜜水喝。
喝水对我们日常身体调节非常重要。
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直接对着吸入水蒸气,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可以滋润肺脏。
干咳无痰,鼻干眼燥,喉咙发痒,无汗头疼,多为感受凉燥所致,可用黑芝麻生姜红糖粥来温养调理。
步骤:
① 取黑芝麻50g,粳米 100g,生姜3大片,红糖适量;
② 黑芝麻炒熟,碾成细末;
③ 锅内放入粳米、生姜熬煮,煮熟后,拌入适量黑芝麻、红糖即可。
若出现干咳、痰黏,咽喉干燥伴有喉咙痛,发热汗出,多为感受了温燥之邪,可用牛蒡百合冰糖粥来疏散邪气。
步骤:
① 取牛蒡子15g、百合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
② 将牛蒡子、百合、粳米熬煮至粘稠,拌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春天,当肝火朝身体上部走时,就会出现头疼、头昏、头胀、面红耳赤,菊花泡水适合这类人群饮用。
菊花有清除肝火的作用,但是我们平常要对症使用,因为体质寒凉的人不适合用食用过多,喝多了反而拉肚子,寒上加寒。
假如你不是肝火过旺导致的问题,就不建议乱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双黄连就是非常寒凉的药,没病喝多了就容易拉肚子。
如果上火出现口干、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等,多是胃里有火,推荐吃点莲藕,可以翻炒。
中医认为莲藕具有清热凉血、通便止泻、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血散瘀的作用。
若有手脚心发热、冒汗、慢性咽喉肿痛,半夜还盗汗,腰酸背疼,往往是有肾火的表现,建议用枸杞、菊花泡水喝。
枸杞具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作用。
出现心慌、心跳加快、心神不宁、心烦、失眠情绪等上火不适,大都跟心火有关。
推荐吃莲子,既可泡水、又可煮粥。
中医有句话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春季养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
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上8点左右,这时肺脏功能最强,建议大家最好在这段时间进行节奏缓慢运动,以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缓解缺氧不适。
由于现在疫情紧张,我们不建议大家在户外运动,建议在家中通风的地方做八段锦、太极等比较缓和的运动,增加体质。
有肺部不适的人群在睡觉时忌吹风。
为避免受凉,可以在床边做一点遮挡,如拉个帘又或是在枕边放个大被子挡一下。
在此之前,有灸友曾提问,五脏六腑也会引起咳嗽,那会有什么症状呢?
我们今天先从脾胃稍微讲解一下。
如果是脾引起的咳嗽,右边胁下疼痛,隐隐地还会牵连至肩背疼痛。
我们可以看到人身体里的自转小轮,脾气应该从左边升起,胃气从右边下降。
如今脾受了寒湿,导致了胃气从右边上逆,所以右边的胁下就会胀痛,一直会上冲到肩背。
胃气不降,肺气也没有下降的通路了,就会开始咳嗽。
而越是运动后,咳嗽越剧烈。
脾引起的咳嗽,咳久了以后,就会把病机传给胃。
胃引起的咳嗽症状就是,一咳嗽就呕吐,那就是胃气上逆。
如果单纯的药物,可能不容易发挥作用,因为病症发生在脾胃。中医里就有一种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可见艾灸对于调理脾胃是很好的选择。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肠腧、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