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退烧六步图,管用!必须收藏!

孩子感冒发烧最为牵动每一个家长的心,宝爸宝妈们在遇到孩子发烧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孩子吃药,可优先使用儿推进行调理。不过灸妈也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前提是小孩的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否则最好及时就医。




1


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


推坎宫50-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3


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4


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5


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6


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对于因风、寒、湿和空调导致的 寒性感冒,可配合 感冒灸进行穴位敷贴,效果会更好哦!


大家一定要注意是风寒性感冒哦! 



  

风寒性感冒表现症状如下:

畏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

中医认为“一寒生百病”、“寒病热治”灸法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温通气血、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之功效。灸相应的解表穴位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建议灸方

用“感冒灸”和“艾针灸”同时治疗

感冒灸:感冒灸由自动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组成,其主要药物成份有:防风、细辛、白芷、川芎、苍耳子、荆芥等。

贴敷于大椎穴,伴咳嗽较重者贴敷身柱穴,每12小时1贴,直至症状消失。



 



艾针灸:对鼻塞、流涕、头重者加贴印堂穴。




对发热重者加贴双侧曲池穴,对体弱者加贴双侧足三里穴。



使用艾针灸时,先用适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 位,待艾液吸干后再贴牢穴位灸。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时。 




上一篇:孩子咳嗽的“最后一口痰”教您如何排!
下一篇:小儿推拿治感冒、咳嗽不靠药!最详细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