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的重要性!收藏哦!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脾有病,人就废一半。

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也很在意,但是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吧!

通常人们认为:

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

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能够音讯可以传得很远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呢?

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就会极度疲劳,整日只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就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其实“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就不存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很多人身体湿重,为什么?
脾虚啊!始终是标,脾虚是本!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


这里按一下,脾好更年轻!

脾衰听起来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惯出来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

坚持每日按揉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中脘穴

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

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


具有: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5、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也是补脾大穴。


哪些人需要调理脾虚更适合?
? 对于儿童
 由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积食”问题

1)本来食欲不错,突然胃口变小了;
2)小肚子胀气、涨热,饭后肚子胀痛,偶尔呕吐或腹泻;
3)口气酸臭,大便比较臭,大便干燥;
4)晚上睡觉不踏实,莫名的哭闹;
5)舌苔白厚,脸色发黄,手脚心偏烫、发烧;
6)感冒后很容易就咽喉肿痛;

 消化功能不强衍生的“不爱吃饭”问题
一直胃口差,吃饭费劲,导致孩子瘦小(饮食坏习惯原因除外)

? 对于成人
特别对于忙碌、亚历山大、饮食失衡、不规律饮食而导致脾胃不适的人群
例如:
1.吃的多,动的少,脾胃弱不消化带来的虚胖;
2.肉吃的多,素吃的少,肠胃油腻、脘腹涨满,时而恶心;
3.有饥饿感,但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腹感、食欲不振;
3.脾胃弱不消化带来的口臭等。

特别提示:
孩子的很多症状都由脾胃而生,调好孩子的脾胃,是防止大部分疾病的根本。另外,为事业和家庭奔波的大人们,也看护好自己的脾胃吧,它和你的肩膀一样重要!

脾胃的护理是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因为随着温度变化和每天的进食都在发生肠胃的蠕动反应),调理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人而已,给脾胃的“营养品”,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上一篇:儿童外感发热,小儿推拿法+食疗调养显疗效.
下一篇:小儿肠绞痛怎么办?小儿推拿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