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病,孩子水样腹泻的应对方法
轮状病毒腹泻,世界上每个5岁孩子几乎都得过的腹泻。
那么会有人问,幼儿腹泻还不是很经常的事情,为何轮状腹泻这么出名?
那是因为轮状腹泻的症状与其他腹泻有很大区别——水样腹泻
在轮状腹泻发病时,孩子在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上吐下泻,很容易发生脱水的情况,因此预防脱水,是我们遭遇轮状病毒时的首要工作,服食口服补液盐、适当增加饮水量。
除此之外,不建议家长在孩子轮状腹泻时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类药物对于轮状腹泻不但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反而会扰乱肠道菌群。
当然,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轮状病毒肠炎多数预后良好,呈自限性,平均病程1周左后。病情较轻的仅有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重一些的则可能会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抽搐、心肌损害、精神萎靡等。
而且,孩子每感染一次轮状腹泻体内的抗体都会增强,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一般不会感染轮状病毒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轮状病毒呢?
效果最明显的自然就是“疫苗”了,5个月-2岁都可以用轮状疫苗,而且不需要注射,只需要口服就可以。
除此之外,增强宝宝身体免疫力也是预防轮状病毒的好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增强孩子免疫力,免疫力提高,孩子自然不怕病毒侵袭。
捏脊
脊,就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
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
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5cm左右)。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具体手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
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往外侧移一个宝宝中指的宽度就是足三里了。
具体手法: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也可以从足三里垂直向下,推至近足踝处,每次30下,可以调理胃肠,导滞止泻。
摩腹
宝宝的胃肠比较娇弱,喂养、护理稍有不当,就容易积食、拉肚子。父母平时可以经常给宝宝摩腹,以调理肠胃、理气消食。
具体手法:用整个手掌或者四指指腹,放在宝宝腹部作圆圈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摩次数相等,力度适中。
上面的手法,在宝宝健康的时候多做一做,宝宝就能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