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9】维护网络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来源:未来网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国家安全既是安邦定国的基石,也是人民福祉的保障。根据2015年7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4月15日,也就成为了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回看网络安全,我们更能感受到网络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国家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走过的不平凡路程。
就网络空间而言,其已经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信息化不断发展语境下,各国对于“第五空间”的争夺也已日趋激烈。再加上全球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1个在日本,更让人不寒而栗。有资料就明确显示,在中国100多万个网站或物理隔离内部网络中,65%左右有漏洞,近30%是高危漏洞。可见虽然中国现在的互联网用户位居全球第一,网络安全风险却较大。
维护网络安全,政府堪为压舱石。先前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铲除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开展“净网行动”、“护苗行动”等,也都是政府履行维护网络安全职责的重要体现,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了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维护网络安全,法律也不能缺位。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换句话说,就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必须用法律的尺子来衡量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屏障。《网络安全法》正在按程序推进,其实施已经指日可待,相信也的确能够为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制度保障,进而促进形成治理国家网络空间的长效机制。
维护网络安全,网民更应唱主角。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要加强全党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发动全社会参与维护网络安全,培育“中国好网民”。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更是提出了“中国好网民”的标准,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包括制定出台“七条底线”、“账号十条”,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也尽皆是在发挥网民作用夯实网络安全根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网络安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明确强调,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比如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完善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等,也尽皆是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再度加码。
网络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何况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也已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在国家将网络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语境下,在与国际社会共同呼吁并制定网络空间新规则基础上,我们就应在法律、政策、技术等方面更有作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毕竟维护网络安全也就是在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