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踢脚线,太漂亮了
判断室内装修高大上与否, 看的早就不是穿金戴银。 简约大气的设计才是现代豪宅范。 想将一切做到极简, 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踢脚线上了。 很多国外现代简约风的家居美图里, 空间上下线条利落, 墙角没有多余的踢脚线, 显得浑然一体。
而很多时候, 想要做到简约的效果, 在设计上固然是做减法, 但在施工里, 做的反而是加法。 想要省略踢脚线, 得到干净利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 施工的难度也要翻倍, 还要考虑到日后入住保持清洁的问题。 这踢脚线,到底能不能省? 为啥别人家有胆量不装踢脚线?
【01 作用 】
当然, 考虑踢脚线的作用不能纯粹从美观出发。 ①为了铺地板 地板铺设的时候, 到墙壁处需要预留5mm左右的缝隙。 这是为了防止材料在热胀冷缩时互相挤压, 产生起翘、空鼓、变形等等状况。
②保护墙面 所谓踢脚线, 就是为了减少墙体受外力撞击的破坏。 同时也为日常维护着想, 为容易受潮、受脏的区域减少清洁的难度。
③可以走电线 踢脚线可以留出缝隙走电线。 综合考虑踢脚线的平整、美观和电线布线的合理。
④为了美观 在美式、法式或者古典风格里, 踢脚线和门套、天花等等形成视觉上的统一效果, 起到装饰性作用。
踢脚线的存在除了种种好处外,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 为了铺设地板。
02 告别踢脚线
对,关键还是为了遮挡铺地板预留的缝隙。 解决缝隙的问题,也就可以和踢脚线说拜拜。 ①收边条 各种收边条出现, 为工序的简化和成品的美化出了大力。 在墙角的处理里,也能用收边条帮忙。
②打矽胶 其实就是打玻璃胶, 将缝隙的部分挡起来, 因为玻璃胶具有弹性, 而且只是覆盖在缝隙表面, 所以完全不影响地板伸缩。
这是台湾家装里很常用的手法, 选择玻璃胶的颜色和墙面或地板相近, 效果非常整体,几乎看不出处理的痕迹。
③用墙面遮挡 利用壁面压住地板, 遮挡缝隙也是个办法。 可以沿墙角凿缝, 铺设地板时塞塞进墙角; 也可以选择增厚壁面。
增厚指的是用护墙板, 以各种饰面板压住地面缝隙。 还可以在缝隙里加入隐藏灯光, 增加空间的高级感。 唯一的问题就是护墙板贵到心悸。
④改换地板 换个角度想,解决缝隙问题, 直接换地板材料也是可以的。 比方说用自流平混凝土地板取代木地板或瓷砖地板。 不过对家庭来说成本有点高, 也难以找到靠谱的施工团队。
补充一点。 放弃踢脚线的话, 很多人会担心墙面清洁问题。 可以在墙漆上多下点功夫。 选择合适的防水漆,或者其他技术, 完全可以有效防脏。
总的来说,为了不用踢脚线,真的要额外多花很多功夫。 无论是人工还是金钱,成本都要高很多。 所以,如果非要向踢脚线势力屈服的话。 怎样才能做得美美的?
03踢脚线也有颜值
①更窄更薄 空间太小,层高不够, 踢脚线就别刷存在感了。 地板和避免的交界太过明显, 很容易将空间的真实面积和层高暴露无遗。 低层高的空间里, 用过宽的踢脚线容易割裂空间。
越窄越薄的踢脚线, 存在感也就越低, 也让空间显得更精致美观。
当然了,如果非要宽宽的踢脚线, 也不是不可以。 在层高足够的情况下, 使用这种有高度的踢脚线(也可以说是墙板了), 也很能凸显室内装修的风格。
②色彩搭配 踢脚线衔接地板和墙面, 选色跟着两者来准没错, 除此之外和门框同色也是常见选择。 推荐和墙面同色, 简单可行,傻瓜也能选好。
而和地板同色也能弱化踢脚线的存在, 不过会扩展地面空间,让层高显低。
和门框同色, 视觉上统一线条,风格突出。
和门框、壁面一起刷漆,更加隐形。
实在选不下手, 可以考虑百搭的白色。 但要注意不要和地板墙面产生太大色差, 否则还是会在视觉上压缩层高。
像这样的踢脚线,就太显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