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学习为什么要交学费?
在我们举办《公益课》以及其他课程的过程中,能看到一些学员最开始对课程还很有兴趣,
但是一涉及到 收费 就退缩了。
关于收费问题,
大家会有很多的议论,
以下故事供大家在讨论学费问题时
做为参考:

1.孔子与束脩之礼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他的思想,
回国后,决定举办私学。
有很多人都跑来求学,
但孔子却大门紧闭。
弟子问孔子:
您说要开放您的思想,有教无类。
结果大家都跑来了,
你却让人家吃闭门羹,
这是为何?
孔子说:你看看那些家伙手里有什么?
弟子回答:什么都没有。
孔子说:
我周游列国,受尽艰难困苦,
才修得了思想,他们两手空空地来,
这样对吗?
弟子明白了:您的思想不是免费的。
孔子说:当然。
要想来学可以,十条腊肉。
群众们哄闹起来,
听孔老二讲话还要拿腊肉,
这人真是太自私了。
结果拿腊肉来听课的人很少,
孔子的弟子很焦急,对孔子说:
咱们还是别收腊肉了,太影响生源。
生源少,不利您的思想传播。
孔子说:
学习一种思想,
连腊肉都不拿的人,
你指望这种人会传播我的思想?
【论语原文7·7】
子曰:
“自行束脩(xiū)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集注中解释:
修,脯也,十脡为束。
脯就是干肉,脡就是条状的干肉。
用现代文解释,就是:
只要有人自行送给我十条干肉,
我就没有不教他的。)
朱熹在《论语集注》说的很透彻:
“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
束修其至薄者。
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
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
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
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意思说孔子收这点学费,是很薄的礼。

2.马一浮与往教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想邀请马一浮前往北大任教。马一浮用八个字谢绝了蔡元培的盛情:“古闻来学,未闻往教”。
马一浮这样回复有其他原因;
但是,
“古闻来学,未闻往教”
说出这样一个道理:
知识是尊贵的,
不需要打折出售,
更不必送货上门!
好货只卖给那些识货的人,
不识货的人,
卖给他,
也是白瞎了那好货!
所谓“来学”,是说学生主动登门“求教”,
所谓“往教”,是说老师主动上门“送教”。
按照中国的传统,“有来学无往教”,
这里可能有所谓“师道尊严”倾向,
或许和现代“服务”理念相牴牾,
但它的精神内核是个“敬”字。
敬老师,敬知识,敬课业,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渴望,
是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求教”,
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由老师向你“求学”
(求你学哦,宝贝)。
“往教”多了,这个老师固然值得被人敬佩,
但也会扼杀学生求知欲望。
因为你过分“勤快”,
学生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
你不教,我不学;
你不催,我不做;
你不提问,我不思考;
你不考试,我不读书。
没有了求学渴望,
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动机也就熄火,
学习的效率也就低落。
这就是“有往教而无来学”的恶果,
勤教而惰学,
学习的主体意识没有唤醒
(干嘛硬逼着我学呀,
人家才不爱学习呢!)
一切的努力皆是枉然,
枉了教育之道,
也枉了学子之心。

3.王阳明与收学费
1509年,王阳明奉命到庐陵担任知县。
路过湖南沅陵时,
龙兴讲寺大当家的对王阳明说:
这地方很少有人来,
香火不旺,
想请您在这里讲心学,
提高下人气,
旺一旺香火,
这也算是礼佛了。
王阳明说:可以啊,你召集人吧。
寺庙大当家的乐不可支地跑了出去,
稍后,就来了一批人,
在院子里叽叽喳喳,
吵的王阳明耳鸣不已。
寺庙大当家的心花怒放,
对王阳明说:
您瞧您的影响力啊,能和佛祖比肩,
随便一招呼,就来了这么多人。
王阳明说:收费。
什么?
王阳明重复了一遍:收费。
费用一收,跑了十分之九。
有人背后吐口水,
呸,原本是来听听热闹的,
想不到还收费,
可见这王守仁不咋地,
骗子。
王阳明对寺庙大当家的说:
你瞧,我的影响力瞬间不见。
寺庙大当家的有些恼火:
王圣人,你这不对。
你应该有普度众生的心,
免费讲课,传播你的心学。
王阳明说:
真有心来听心学,
不会在乎那一点学费。
在乎那点学费的人,
根本不会真的用心听心学。

4.免费与付费
思想从来不是免费的,
除非是所谓的“革命家”,
蛊惑人去做人肉炸弹、搞恐怖袭击。
第二种是你自己
通过艰苦的自学成才和涉猎悟到的,
除此之外,
凡是免费的要么别有用心,
要么纯粹的垃圾。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
都应该为思想者的思想付钱,
就跟购物和饮食需要付钱一样。
因为当思想者在苦苦求索的时候,
我们正在享乐。
当我需要吸取精神营养的时候,
应该有道义让思想者有能力享乐。

不管你信不信,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才能收获大笔财富!
为什么说
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第一: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
第二:
遇到一个机会,就去学习研究 ;
第三:
他们把握机遇,当机立断;
第四:
他们敢于大胆投资
……
为什么说
没钱的人越来越穷?
第一:
不敢接受新事物,
总以为会上当受骗;
第二:
投资不大还整天提心吊胆。
自己不学习还怕被洗.脑;
第三:
喜欢道听途说,
没有自己的主见,
机会死在别人的嘴里;
第四:
喜欢观望,
用自己的时间来见证别人的成功;
第五:
喜欢“等”:
等我有钱,
等我有时间,
等我问清楚,
等我跟家人商量一下,
等你做起来。
等来等去失去了机会,
丢了时间,
这是人生最悲哀的选择!
干事业有个规律:
越爽快的人成功的机率越大!
越磨叽的人越做不起來!
有的人想发财,
商机摆在面前,
心动了却一再犹豫、观望,
直到其他人都做起来了,
他又后悔。
如今拼的就是速度,
抓紧就等于是抓住了商机。
记住:
执行力是关键,
只说不做永远都停留在原地!
所以心动就要行动,
不行动只有心痛!!
总结 自至圣孔子开收费教育之始, 此后的两千五百多年来, 所有书院 无不严格执行着收费教育的制度。 直至近代以来的西式大专院校, 同样收取学费后, 才有资格接受教育。 经验的获取方式唯有两种: 培训和教训 !!!! 不接受培训 那就静等着教训吧 !!!!! 经验告诉我们, 永远不要相信某些人的话: 别看我(们)不交学费, 但我(们)保证诚心学习。 遗憾的是, 一个没交学费 或没交足额学费而能学好的人, 如今还没有看到。 当然, 也能够 理 解 , 因为收入的原因, 我们也许有人暂时不具足 缴纳相对贵的学费的能力,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 是我们求学的心, 应该不为学费所障碍, 只要我们想学, 我们总是有办法的, 而学费, 就是证明我们 想拿到成功的一个渴望程度! 也是检验我们 下定决心去成功的态度! 更是最直接的衡量我们 会不会成功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