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视角,中秋看月
杨千嬅、任贤齐 - 花好月圆夜.mp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秋看月。在这里,我将引领大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了解月亮。
在《易经》哲学看来,太阳为阳,属火,用“离”卦


这两种方法的最早记录来自《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粢,明烛,共明水。”据记载,司烜氏掌管利用“阳燧”向太阳取火,利用“鉴”向月亮取得明洁之水的程序,连同谷物,用取来之火来点燃的火炬,加上取来的明水作为祭品。
“阳燧”,就是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用以聚集日光,来点燃易燃物。学过物理的都明白这个道理。“鉴”是取水工具,又叫“阴燧“,古人将它称之为方诸。利用方诸可从月圆之夜的空中得到就可凝结出数滴乃至数升的水——“阴精”。东汉郑玄曾经解释:“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利用方诸向月取水的方法在东汉时期已经失传,所以方诸是由什么材料打造,具体器型如何,早在东汉以来已无定论。
以郑玄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方诸就是铜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郑玄一派的方诸铜器说并没有成功实践过。方诸到底是何物成了千古之谜,但以方诸向月取水的方法在我们中国东汉以前确实存在过。不但在我们中国存在过,在古印度的人们也曾经掌握了相类似的取火取水的方法。
在《楞严经》的第三卷,为了向阿难说明佛教的四大——“地、火、水、风”自性本空的佛教教义,佛祖就列举了取火和取水两个事例来做比喻。其中“阳燧”取火的方法就是使用凹镜集光,没有神秘特别之处,我们看看经文有关用方诸取水的讲述。
“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在古印度,那些大幻术家为了求取月中的太阴精来配制迷幻药,他们在十五月圆之夜,手里拿着“方诸”,来接受来自月亮的水。
在《楞严经》里,“方诸”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做成的珠子,跟中国的方诸具有同样的功效,所以译经者将这种珠子意译为“方诸”。方诸到底是何物,我们已无从考究。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在古代的中国和印度,确实存在过月下取水的事实。
通过一些记载,我们知道月下取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使用方诸这一特殊工具;然后必须要在月圆之下完成取水的操作。这就使水与月亮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易经》哲学认为太阳属火,人类通过对太阳光照的火热感知和现代科学已证明了这一点。古人认为,水是由太阴的精华凝结而成。月亮属阴物,月圆之夜就是阴气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所以这时最适宜月下取水。这就证明月亮具有水的属性,如此看来,《易经》哲学认为日属火、月属水是非常有道理的。
《易经》哲学的正确性在历史的长河和现实中不断地得到证实。因此,笔者在这里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月球是一个水球,它的内部蕴含丰富的水资源。至于真相如何,且待将来科学的证明。
综观整部《易经》经典,其中引用了月亮来作譬喻的有三句爻辞,分别是:
一、《小畜》卦之上九爻辞:“既雨既处,尚载德;妇贞历,月几望,君子征凶。”(密云已降成雨,上位的阳德已被畜止;妇人守持正固以防凶险,月亮就要圆满,君子前往必有凶险。)
《小畜》之上九爻,代表了敌方的势力处于最旺盛而我方势力相对处于最衰弱之时。当我们人生处于这个时段,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盛极必衰,敌方盛极而衰,走向衰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时候我们更应学会韬光养晦,耐心等待时机,不可贸然出击,否则必然会遭受凶险。
这就是《小畜》卦上九爻给于我们的启示。
二、《归妹》卦之六五爻辞:“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帝乙下嫁其妹,作为正室的衣饰,却不如侧室的衣饰那么美好;月亮就要圆满,吉祥)
《归妹》卦之六五爻,代表了我们人生的巅峰时期。在这时我们尤其要保持谦虚低调,居安思危,预防物极必反,这样自然可获吉祥。
这就是《归妹》卦六五爻给我们的启示。
三、《中孚》卦之六四爻辞:“月几望,马匹亡,无咎”。(月亮就要圆满,母马失去了匹配,没有咎害。)
《中孚》卦之六四爻,象征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的人生关键节点。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及时发觉事情的发展态势,要勇于舍弃,悬崖勒马,破旧立新,避免事情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中孚》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人经常用月的盈亏来比喻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规律,强调“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三个卦的爻辞都运用“月几望”的譬喻表述,通过月亮即将圆满来表达“阴盛阳衰”、阴气即将发展到极致的状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盈亏,人生有巅峰有低谷。人生起伏就像月亮的圆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古圣人以月亮作为譬喻来阐述《易经》的哲学智慧,向我们做出了启示:人生得意,居安思危,不能自满;人生失意,不能丧志,待时而动;顺应规律,把握人生方向,月有圆时,人心不能自满。
在这里,衡一文化与大家一起共度中秋。祝大家家庭幸福、万事和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