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以易经风水为课程,中国人还自嘲是迷信?



中国《周易》走进美国校园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刘震教授,为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孔子学院开展《周易》讲座,探讨《易经》中的自然与人性话题。刘震教授说西方现代文明中的科技为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西方人也在反思科技存在的问题,其中易学“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西方人研究的课题。该学院的外方院长史蒂夫·汉森总结出西方人眼里的易学精髓:

“在西方,我们会问现在几点了?

而在易经中

我们会问现在是什么样的时间?

是该采取行动,该休息

还是该后退的时间?

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我们现在的行为

与所处的时间达到一种和谐。”

更多的美国校园,如今正在举行《周易》系列讲座,美国学生、讲座听众表示,易学让他们看到另一个世界,另外的可能性和未来,看待生命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易学带领中华文化走向全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时政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周易》,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引经据典,“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等金句都出自《周易》源头。

更曾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易》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哲学来源,是一部讲“变化”的哲学书。旧邦,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文化绵延千年不断的古老国家。但同时,我们又不断在追寻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努力让古老焕发新彩,继承与出新。

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发展,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也是如此! 


上一篇:《易经》教会你如何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下一篇:《易经》智慧:人到中年,领悟了这三句话,你会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