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风水是科学的呢?


什么是科学风水
 


科学风水是环境能量对人的影响与作用。它来源于传统风水学,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科学风水学。它主要是平衡能量,让能量对人产生良性的效益。它运用于建房、葬坟的选址与定向,是把地形、地貌与实地能量测绘、标注于图纸上,然后综合分析、平衡能量,让能量发挥效应,从而服务于房主、坟主及后人。科学风水分为古代风水,其次讲风水的科学性。

一、古代风水学

1、古代风水学的来历

我国先民,在很早以前就有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习惯,他们把天象与地象对应于人事,在长期观察总结中产生了预测学、风水学,这就是风水学的来历。《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风水与八卦的产生是相同的,就是观地象,看地形地貌所总结对应于人事的经验。

2、古代风水学的内涵

古代风水学的内涵是乘生气,只有利用好生气的房子、坟墓才是好风水。晋代文学家、风水鼻祖、相地风水术宗师,郭璞写了一本《葬书》,亦称《葬经》,它是风水的经典著作,书中开宗明义的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所谓“葬者”,就是埋葬死者,“乘”是驾舆,“也”是助词,说明生气的重要性,那什么是“生气”呢?生气就是能量,驾舆能量、利用好能量才是好风水。

风水的具体操作是看水、看山的形状与形象,从中寻找能量运行轨迹。寻找能量聚集与消散的地点,这就是选址;定向是寻找能量的平衡点(如:有两股相等的能量从90度的夹角对穴场产生作用,那么,我们以角平分线45度定向)。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就是相地术,是相地的一门技术。乘生气是利用能量对住宅、坟墓产生好的作用。

3、相地术与风水

其实相地术与风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难以用风水来代替相地术的称谓,用风水命名为相地术的依据来自《葬书》,《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风水名称的来历,是风水的定义。因为风、水对气有调节作用,鉴于风、水的功能才命名的。他们是从两个方面来揭示风水乘生气的本质。相地术是以地形、地貌为依据,寻找能量,再平衡能量。而风水是用风与水平衡能量的手段。

4、风与气的关系

风与气相类似,它们同属气体,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有能量,只是气含粒子多从而比风的密度要大。风可以调节气,也可以转换为气。打一比方来说,煤火灶的风门是入风口,二氧化炭可看成为气,风中氧气从风门入后,与炭燃烧变为二氧化炭气体,这个过程就是风转换为气。把风门关闭,风没有了,火势就弱,二氧化炭气体相应减少,这是风对气的调节。

风水界对藏风的误解,他们认为藏风是避风,这观点是错误的,藏风是收藏风,让风转换为气才是正确解释。

5、水的作用

水主要起调节作用,使周边环境产生温差,促成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让穴场增大湿度,静化空气,水还有一个功能是导电,使电荷流动。

6、风水学中的流派

中国的风水学源远流长,自从河图洛书问世,数千年来历代地理大师不断涌现,其典籍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在发展过程中,风水学逐渐形成了两大宗派,即形式派和理气派。形式派注重峦头方位组合上的信息,理气派坚持时运生克方面的原理,两者互为表里,各有所长。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在中国五术中,以风水术的派别最为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公开打出名称的风水流派达三百多个之多。各个流派的理论、术语、操作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看待和剖析风水的角度各不相同。

古代风水学有来源,有典籍记载,有传承,它的实质是能量对人的作用,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它是正宗的,无论什么流派,必须符合天地人自然平衡的理念。

二、风水学的科学性

为什么说风水是科学的?我们知道,因为风水的实质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能量对人的作用,这就决定了风水的科学性。

在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宰相晏子出使楚国,他对楚王讲了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意思是橘子树生长在淮南,结的果实是橘子,生长在淮北,结的果实是枳壳,这就是环境能量对橘子树的影响,产生了果实的差异。环境能量对人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古代亚圣孟子小时候就随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风水学的科学性主要处决于风水学的本身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风、水是调节生气的手段决定了风水在风水学中起辅助作用,生气才是风水学的核心。只要搞清了生气的实质,风水学的属性就迎刃而解。

1、什么是生气?

什么是气?气是实体散发的最小微粒。八月的公园,空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这香气就是气。

那什么是生呢?生就是不断变化,变易就是生。易经云:“生生谓之易”就是如此。

什么是生气呢?就是不断变化的最小微粒。这个变化的最小微粒应该怎样理解呢?物质都在运动之中,时刻都会有形状与形态的改变,可以说气也是变化的最小微粒,如果这样理解,气与生气就是一个意思了,古人就没有必要在气前加一生字,多此一举了,古人表达的涵义是变化的电荷。这些微粒在运动中,会得到、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正负电荷相吸后又显中性,这样反反复复,就是生气。生气就是电荷变化的粒子。

2、生气的产生

我们知道,磨擦生电。实体的最小微粒气,由于受到辐射、风等能量的作用产生磨擦,从而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显电性,这就是生气的产生。此种现象如同我们冬天脱毛线衣服见到的放电一样,瞬间产生,瞬间消失,难以把电荷聚集。

3、生气的聚集

生气的聚集,主要靠山水的形状。当山、水中形成介质时(如:两山相峙,空为介质。空间的一山,山为介质),就形成了电容,电容的两极就汇聚了正、负电荷。就使单一分散的电荷,得到了集中与加强,这样的形状在风水上是龙脉跌断与龙脉过峡。但是,怎样才能把电荷运送到穴位上的呢?这需要我们了解生气的运动规律。

4、生气的运动

生气的运动离不开水,有水才能导电,产生电流,风能使气产生磨擦而生电,水导电这才是风水命名的关键。如此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龙脉,龙脉就是山脊,山脊的作用如同避雷针一样,产生尖端放电与尖端效应,这样电荷就根据着集肤效应,沿着龙脉流入穴场。

5、四兽的作用

四兽就是穴场前、后、左、右之山,亦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面的组合形成较为封闭的环形空间,风推动气在其中旋转,就同线圈一样,在电场中产生电感。电容、电感的有机组合就产生了电流振荡,这样就形成电场转化为磁场,磁场转化为新的电场反复扩散的电磁波。

6、物体的共振与电磁波发射

每个物体都在运动之中,必然存在其振动的现象。由于材质与内在结构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振动频率,我们利用这个原理进行物探,就能准确地知道隐藏在暗处的物质(如:金属探测就是如此)。

 尸体属于物质,同样具有振动的频率,葬于风水宝地后,就与宝地的电磁波产生共振,从而加强了波的能量。父母山至穴的胎息孕育类似一电容,尖端的山脊如同天线,小明堂的涡流如同电感,被加强的波通过这天然的电流振荡结构,从天线向外发射。在父母山与少祖山之间,龙脉的跌断如同电容,双方迎送砂的环抱类似电感,父母山的波与后龙少祖山的波产生叠加,又一次增强了波的能量,这样反复地向四周发射。其子孙由于基因相同、频率相同的原故便能产生共振,从而收到环境能量,这才是死人与活人联系的秘密。

7、阴宅、阳宅

阴宅是通过逝者传递环境能量予后人,属于间接接收;而阳宅是让人居住在环境能量之中直接感受到环境能量,从这一角度来看,阳宅优于阴宅,但是,从感受的时间来看,由于人经常离开房子,感受的时间比阴宅要短,这就造成阴宅优于阳宅。

8、生气的实质

生气产生一种微波,其实质是粒子在磨擦中失去的电子被空气中的氧捕获后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人体的维生素,对人心身健康非常有益,它对平衡人体生物电场,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激活神经细胞,恢复传导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传统风水学的核心“乘生气”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并认可,所以说,风水是科学的。

***************************************************************

易经可以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困惑


上一篇:从家居风水角度告诉你,睡眠不好该怎么办!
下一篇:风水“害惨”你的女人,这些室内布局对女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