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宝妈不要长时间抱宝宝,产后要小心“妈妈腕”!

不少新妈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坐完月子手腕痛得厉害,严重的甚至伸手拿个东西都做不到,这是怎么回事?要当心“妈妈腕”!

“妈妈腕”的鉴别

“妈妈腕”,临床又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产后新妈妈多见。
一般初发,突然感觉桡骨茎突处隆起,最开始微红、微肿、微热,疼痛可放射到手部,在桡骨茎突及第一掌骨基底部之间有压痛。
分娩后,长时间抱孩子就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其症状是逐渐加重的。最初是大拇指底部的肿痛造成大拇指或手腕活动不便,用手做一些动作时会感觉疼痛,用不上劲;隔一段时间用手抓、握、抱等做动作的时候手腕疼痛加剧;甚至会影响妈妈睡眠,有点类似神经痛,向下到指末端、向上到手臂都痛。

产生“妈妈腕”的原因

1、怀孕期间及产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手腕韧带容易水肿、肌腱韧带变得松弛、强度变差,长时间活动量减少,肌力减退;内分泌代谢改变引起的手背无菌性感染。
2、分娩后气血虚,容易受风寒侵袭,寒气滞留于肌肉、关节间就容易引起肌腱、神经发炎。
3、产后抱宝宝的姿势不对,或抱孩子时间久。新妈妈没有经验,哺乳的时候用手腕托住宝宝的头部,从而拉伤手的肌腱。
刚刚当上妈妈的时候,都喜欢用那双充满爱意的手去抱抱小宝贝。所谓爱得越深,痛得越切。在抱孩子的时候,是需要弯曲手腕的,每天反复,一段时间下来就会造成腕关节拇指这一侧的疼痛,也就是拇短伸肌、拇长展肌腱过度摩擦牵拉引起了慢性损伤,这就是“妈妈腕”出现的根本原因。

“妈妈腕”的日常预防

“妈妈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拇指过于频繁的活动所致,因此预防关键就是避免拇指过度劳累。
1、不要长时间抱着孩子,要注意休息,平时让宝宝多在床上玩,用婴儿车或背带交替使用。不要养成要一直抱的习惯。
2、在抱孩子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尽量让婴儿的头枕在自己的肘部,注意是身体、肩膀、胳膊肘和手腕一起发力,这样抱娃,相对更稳定,也不容易患上腱鞘炎。
3、无论是使用吸奶器还是换尿布,当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4、避免肌肉损伤:产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对产后恢复有促进作用,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将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损伤。
5、最重要一点,宝宝的日常护理让爸爸也出一份力吧,别当养娃路上的隐形人,多多参与带娃,给老婆减减负,让妈妈们都能好好恢复。

“妈妈腕”减缓妙招


如果不幸患上“妈妈腕”,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你!
1、手腕弯曲
手掌保持朝上,握着一个矿泉水瓶,让手腕向上弯曲到不能再弯曲的程度,然后慢慢回到起始的位置。每次做两组,一组15个。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逐渐往矿泉水瓶里加水,来增加你手里的重量。
2、伸展手腕
宝妈可以把受伤的一只手伸直,用另一只手压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来帮助手腕的弯曲,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向后拉伸手指,同样保持15到30秒。在整个动作要始终保持受伤一侧手臂的伸直,每次做3组。
3、锻炼握力
用手握着一个橡皮球,向内用力抓紧5秒钟,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姿势的不变。每次做两组,每组15个。
4、药物治疗
如果妈妈手指特别的疼,可以通过口服止疼药或者局部使用来缓解。不过要注意有些止疼药是不适合哺乳期妈妈使用的,所以用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己乱用。
总之,妈妈们在带宝宝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照顾宝宝的责任要与家人分担,毕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上一篇:【产后康复】沮丧、多虑、易怒……产后妈妈如何直面产后抑郁?
下一篇:【产后康复】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产后腰痛?做好这3点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