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产后如何避免子宫脱垂?

对于怀孕女性,除了担心肚中小孩,还会为子宫脱垂而忧。妇科专家称,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较多,特别是由于分娩造成的伤害、腹腔内的压力高、器官衰老,肌肉、韧带萎缩等都可使子宫从原来的位置下移。因此,专家提醒女性,在生育前后均应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女性在产后3个月内要注意休息,不宜久蹲、久站,尽早进行盆底康复锻炼。

女性三大原因遭遇子宫脱垂
虽然现在子宫脱垂的女性远没有上世纪60年代的女性高发,但由于缺乏锻炼,肌肉、韧带的力量不够,临床上,还是有不少女性在产后出现子宫脱垂。至少有三大原因导致女性子宫脱垂。

其一,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支撑子宫的各种韧带、肌肉组织会过度伸展或撕裂损伤,子宫就失去了韧带肌肉的支撑而逐渐下垂。产科调查显示,在怀孕36周时,子宫脱垂的发生率为52.2%。

其二,在整个怀孕期间和产后,缺乏锻炼、盆底肌肉松弛是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之一。体型偏瘦或偏胖以及高龄产妇,由于肌力差,更容易出现子宫脱垂。

其三,据调查,50岁以上的女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进入绝经期的女性,由于女性雌激素的降低,骨盆腔底部肌肉、子宫韧带也逐步退化萎缩导致子宫脱垂。

专家还指出,慢性咳嗽、经常站立、提重物等,所有长时间增加腹压的活动都可能导致子宫下垂。
中药北芪可升提轻度子宫脱垂
子宫并不大,未怀孕时,它只有鸡蛋般大小,而怀孕后,子宫逐渐膨胀,分娩前容积可增加200倍。分娩之后,子宫就逐渐恢复原状。但是,由于分娩造成的伤害、腹腔内的压力太高、年龄及器官衰老,肌肉、韧带萎缩以至于子宫从原来的位置,下移到阴道口,甚至从阴道口掉出来。

子宫脱垂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口有脱出块物,有时还伴有腰痛、下腹坠胀的感觉。有些患者还会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时,不由自主地发生尿失禁。

只有比较严重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而对大多数轻、中度子宫脱垂的患者来说,避免过多负重,减少便秘,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同时,也可服用中药,比如补中益气汤(党参、北芪等),以达到健脾、补气、升提的效果。
产后少劳累以防子宫脱垂
目前,城市女性虽然没有多生产的机会,但对产后“坐月子”还是很马虎大意。 专家认为,女性在产后3个月内特别需要充分休息,不宜做久蹲、久站等动作,更不适合担、提重物等体力劳动。在生活上,及时治疗慢性咳嗽、哮喘、便秘气管炎等增加腹压的疾病。这主要是避免在咳喘、排便时用力增加腹内压而使子宫向下脱垂。

女性保护子宫,平时可以做盆底肌康复治疗,这对锻炼盆底肌肉非常有好处,盆底肌肉强而有力,子宫自然不会下移。对于高龄产妇,年纪较大、盆底肌肉特别薄弱的女性来说,还可以通过辅助器具进行肌肉康复锻炼。
上一篇:【产后康复】产后恶露该如何护理 ,你知道吗?
下一篇:【产后康复】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