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产后恢复那些事,一定要切记!

相信我们很多新手妈妈生完孩子后,不管是坐月子,还是带孩子,婆婆妈妈长辈们总会耳提面命。她们总是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导我们,这个要做,那个不要做。生完孩子后,到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呢?今天就来跟你聊聊产后恢复那些事。



产后恢复五做


1
 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是确保儿童生存和健康最有效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宝宝6个月前需要给予纯母乳喂养。富余的母乳还可以保存下来,《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建议,宝妈们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乳汁长期(<3个月)储存在-20℃。


2
 产后42天检查


宝妈们在生完孩子后,一般都会被告知在产后42天需要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母婴检查。但是很多宝妈生完孩子后就觉得如释重负,把照顾的重心几乎完全转移到宝宝身上。事实上,产后42天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就和我们每年定期体检一样,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宝妈异常情况。


3
 盆底肌恢复


怀孕期间,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不断增大,对妈妈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会有一定的压迫,容易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盆底肌损伤很大;另外,分娩时的过度压力和牵拉,也会容易让这块肌肉变得松弛无力。

如果盆底肌肉不恢复而处于松弛或异常紧张状态,将会引起阴道敏感性下降,导致约53%的产妇生产8周后在性生活中发生问题,性生活质量下降。

除此之外,大概70%-80%的产后新妈妈,有轻微尿失禁的情况,比如打喷嚏或者是咳嗽,尿会漏出来一点;严重的,还会有一些大便失禁。因此,分娩后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需要做盆底肌修复。并且一胎做了盆底肌修复的妈妈,比没做恢复的女性,二胎后出现脱垂的比例低,产后恢复也更快。


4
 子宫恢复


子宫恢复良好是保证女性再次怀孕及子宫健康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在产后10天左右子宫就缩回到原来的状态,4-6周后子宫得到完全恢复。宝妈们可以自行观察恶露情况初步判断子宫复旧情况。一般而言,产后4-6周左右,恶露基本排干净;从血红色逐渐变为淡粉色、咖啡色、淡黄色,最后变成稀薄的白色。如果产后42天恶露仍未排干净或者恶露有臭味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
 关注产后心理


现在大多数女性早已不像以前那样,只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就可以,她们早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承担着很多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女性的内心还是比较脆弱的,生完孩子后,新角色的不适应、夫妻矛盾、婆媳矛盾、育儿观念冲突、劳累等使得产后妈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在过去的2018年,因产后抑郁自杀的产妇不在少数。



产后恢复三不做


1
  不坐月子


近几年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被外来文化所渗透。在产妇是否要做月子这一问题上,很多人发现,都是女人,国外产妇生孩子后都不坐月子,所以我们也没必要这么娇气。


但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年累月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导致我们和外国女性某些机能是有差别的。因此,中国女人还是要“坐月子”的。

2
 忽视产后腰背痛


新手妈妈们常会觉得腰部酸痛,甚至是有些妈妈出了月子后,仍然容易觉得腰部酸痛。这可不一定是长辈念叨的“月子没坐好”,有可能是带孩子过度劳累,也有可能是喂奶姿势不正确等等。因此,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并检查是否为病理性因素引起,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者产后子宫脱垂,尽早治疗。


3
 对个人形象不管不顾


很多宝妈生完孩子后容易放飞自我,特别是借口孩子还在哺乳期,疏于对自己体型的管理,不再像没生孩子前那样控制自己。久而久之,有些妈妈即使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也还是刚生完孩子时的样子。产后肥胖除了影响外在形象以外,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上一篇:【产后康复】骨盆、腹直肌、子宫卵巢……这些产后恢复指标,宝妈都合格了吗?
下一篇:【产后康复】产后失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