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一、什么是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的症状较轻,则皮肤会呈现为浅黄色。一般仅局限于面颈部,或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胆红素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较重,则宝宝的皮肤同样先头后足变黄,但可遍布全身,还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宝宝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症状发展快,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长时间黄疸后消退,之后又重新出现。婴儿除黄疸外,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恐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 


1、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注意观察胎黄婴儿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黄疸宝宝的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二、生理性黄疸VS病理性黄疸

1、外形不同

病理性黄疸: 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


生理性黄疸: 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

2、时间不同

病理性黄疸: 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可以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在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为明显。

3、程度比较

病理性黄疸: 进展快,出生后 24 小时内就出现,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应尽快就医。
生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4、症状比较

病理性黄疸: 黄疸症状比较重,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而且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生理性黄疸: 没有不适,宝宝吃奶、睡觉、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均表现正常。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正常,可以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
足月儿不超过:12mg/dl
早产儿不超过:15mg/dl

三、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1、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多喝奶,适当日晒,促进胆红素排出;
2、加强喂养,让宝宝多吃多拉;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要提早喂养,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从而减少肠肝循环,并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注意保暖,加强营养,将患儿置于温度适中的室内,维持体温稳定。

四、宝宝出现这些情况,需马上就医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变黄。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出生后的 24 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有时会出现腹胀。


宝宝出现发热、尖叫、整个身体紧绷等。


宝宝很难叫醒,或是不吃奶。

上一篇:【育儿百科】10月宝宝拉肚子,秋天腹泻别不当回事儿!
下一篇:【育儿百科】月嫂“吐血”总结那些被新手妈妈问过一万遍的问题,新生儿这28种情况是正常的(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