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开始阶段的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
症状
① 大部分手足口病婴幼儿患者通常病情较轻, 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还有的宝宝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②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③ 严重时,极少数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如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生命危险。
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月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强,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接种疫苗
建议家长给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 型(EV71)灭活疫苗,虽然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但是疫苗接种对于减少重症、死亡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病人。患病之后应该尽快隔离,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染。
(2)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要勤洗手;个人物品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不与他人公用毛巾、餐具等。
(3)注意食品卫生。自来水要彻底煮沸,不吃生冷食物。为宝宝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不让孩子食用剩菜剩饭。
(4)勤通风:注意保持家庭、学校等环境卫生,注重教室等场所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手足口病可通过唾液传播,人群密集的地方难免人多口杂,而且空气流通差,应尽量减少人群密集的外出机会。
要隔离护理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
宝宝用具要消毒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
注意口腔护理
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
宝宝皮肤需护理
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被。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发烧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一定都发烧,有的可能不发烧直接起皮疹。发烧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发烧的孩子通常精神萎靡、吃不下饭,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疱疹
手足口病起疱疹的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孩子症状很轻,可能家长都没有注意到,到了医院以后才发现口腔里有疱疹;有的孩子可能手脚、臀部都长满了疱疹,口咽部也有很多。
但是,疱疹的多少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很多重症手足口病的孩子,疱疹并不多;而有的虽然疱疹很多,但恢复起来很快,所以不能按疱疹的量来看待疾病的严重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重症手足口病先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之后再出现心衰前表现。所以,可以简单记忆为: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持续高热,尤其是退热药物效果欠佳,有易惊、肢体不自主抖动,精神萎靡、嗜睡,或躁动不安,频繁呕吐等表现,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血糖、肝酶或心肌酶升高,说明手足口病有发展为重症的倾向,需要留院观察。
如果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节律的改变,说明病毒已经侵犯到心肺、肝脏、脑部等重要器官,进展为危重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有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