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为什么能治病?

小儿推拿疗法是运用推、拿、揉、摩等手法治疗疾病,这些手法十分强调补与泻,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治疗部位多为穴位,通过手法与穴位的结合,达到温、热、寒、凉等不同的治疗作用。

《幼科铁镜·推拿代药赋》进行了如此的类比 : “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 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具体说来,小儿推拿具有如下基本作用:

1

补虚泻实

     穴位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补之则气升,泻之则气降,补泻兼施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因此,在小儿推拿临床中,须先采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在辨明病症的五经归属及虚实寒热后,再采用或补或泻、或温或清的手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与补虚泻实的治疗作用。


    补泻是两种不同治法,是针对虚证和实证分别采用增益 ( 和减损的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的记载。中医认为,“虚”指人体基本物质精、气、血、阴、阳等不足及脏腑、器官、组织某一功能低下 ; “实”则指体内停留和积蓄着不该停留和积蓄的物质,如六淫侵袭及痰、饮、宿食、毒素、瘀血、浊气等邪气有余及脏腑、器官、组织某一功能亢进。


    对于虚证与实证的治疗,《内经》制定了“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在这一原则与方法的指导下,中药以其四气五味可以达到或补或泻的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通过不同的手法操作作用于不同的穴位,同样可以起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正如《幼科铁镜·推拿代药赋》所载 : “大指脾面旋推,味似人参白术,泻之则灶土石膏。”明示脾经操作方法不同,可以起到或补虚或泻实的不同效果。


    小儿推拿中,许多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双向调整作用与机体当时的功能及病理状态有关,如七节骨,腹泻推之能止泻,便秘推之能通便。除此之外,穴位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还与手法操作的方向、力度及次数有关。当然,某些穴位本身就有其补泻的特殊性,如揉足三里及捏脊只补不泻,拿耳后高骨及揉四横纹只泻不补。


2

调整阴阳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表示相互对立两个事物的性质与特征或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由此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人之所以处于健康状态,就是处于一种阴阳相对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因此,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之一。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推拿可以通过不同补泻手法作用在不同的穴位,从而调整脏腑的功能活动,起到平衡阴阳的治疗作用。推拿调整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手法操作、穴位本身的特异性及机体当时的机能与病理状态等来实现。


    临床实践表明,不论是阴虚、阳虚,还是阴盛、阳亢,只要在相关的穴位或部位上施以正确的推拿手法,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如肾阳不足者,可用擦命门穴与点按肾俞穴来达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肝阳上亢者,可用点按太冲穴和按揉太溪穴来达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在小儿推拿中,掐揉二扇门、掐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摩腹、推三关等穴位与手法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揉二人上马则能滋阴补肾,运丹田穴、擦命门穴可温补肾阳,擦涌泉穴则可补益精气、引火归原。


3

疏通经络

    《内经》强调人体经络必须通畅 :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如经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外则皮、肉、筋、脉、骨失养不用,内则五脏不荣,六腑不运,气血失调,百病由此而生。


    推拿有显著的疏通经络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手法刺激可以激发经气,经气充盈则经络畅通。


    《素问·调经论》中载 : “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络,神气乃来”,说明按摩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扶助正气。


    《素问·血气形志》指出 :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论述了推拿有疏经通络的作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指出的“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及《厘正按摩要术·揉法》所记载“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等,都说明了推拿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4

行气活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经络、脏腑、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身气血调和,运行正常则能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一切生命活动正常;如气血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则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均失去濡养,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从而产生病症。


    如《素问·调经论》载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推拿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素问·举痛论》 :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推拿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通过畅通气血运行来达到止痛的效果。  


    在小儿按摩方面,《厘正按摩要术·运法》记载 : “外八卦在掌背,运之能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提示小儿推拿中运外八卦这一常用的操作方法具有行气活血的治疗作用。

5

防病益智

    小儿推拿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保健益智。它既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腹痛、腹泄,以及早产儿及脑瘫患儿所引起的智力低下等相关疾病,还可以用于正常婴幼儿的保健与益智。


    经常给健康小儿做些保健推拿,如捏捏脊、摩摩腹、揉揉脚心,既可以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还可使小儿变得更加聪明伶俐。


    在小儿推拿的防病保健方面,现今广为盛行的小儿捏脊疗法就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它具有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调节脏腑与疏通经络等功效。


    明·龚廷贤认为推拿是小儿保健的最好方法,他在《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自叙中写道“盖因体骨未全,血气未定,脏腑薄弱,汤药难施。一有吐泄、惊风、痰喘、咳嗽诸证,误投药饵,害不浅。惟推拿一法……按小儿五脏六腑经络,贯通血道。因其寒热温凉,用夫推拿补泻。一有疾病,即可医治,手到病除,效验立见,洵保赤之良法也。”在这里,作者强调,由于小儿体质特点,推拿疗法较药物更具优势。


    中医认为,小儿的正常发育与健康成长,与肾中之“元阴”“元阳”关系密切。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如肾精不足,则脑髓空虚、髓海不足,从而出现“五迟”“五软”及“解颅”等儿童身体与智力的发育障碍或迟缓。如采用推拿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小儿智力低下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调养有关,但此时小儿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敏感,采用补肾经、补脾经、捏脊及摩囟门等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现代医学所倡导的婴幼儿抚触疗法与中医小儿推拿就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强调对皮肤的刺激。


    现代医学表明,早期抚触确实有利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生长与发育。小儿为纯阳之体,此时生机旺盛,脏气清灵,肌肤柔嫩,对外治疗法特别敏感,且作用迅速,随拨随应。因此,采用推拿手法即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并且可以避免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小儿推拿】孩子光吃饭不长个?3个调理脾胃小儿推拿手法,孩子长得高身体好
下一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