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小儿腹泻的推拿手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状较为危急,可逐渐出现脱水、酸中毒的危象。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节或不洁,或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损伤脾胃,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合污并下而成泄泻。

临床上应用中医小儿推拿技术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好、安全、技术稳定,易于操作,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可重复性特点。
以下是有关推拿手法的详细介绍:

辨证施治

1伤食泻


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舌苔厚腻。

治则:清热导滞,和中止泻。

取穴: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清补大肠(图1~图4)。

方义:清胃经以消食化积,顺应升降;食积多有郁热,清天河水以清散郁热;顺运八卦可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清补大肠具有调理肠腑、渗湿止泻之功。


图1 清胃


图2 清天河水


图3 运八卦


图4 清补大肠

2风寒泻


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辨证要点: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舌苔白腻。

治则:疏风散寒,温中止泻。

取穴: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图5~图7)。


图5 揉一窝风


图6 揉外劳宫


图7 清补大肠

愈后以清补脾善后。

方义:揉一窝风以发散风寒;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而止痛;清补大肠以调理肠腑,渗湿止泻。

3湿热泻


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辨证要点:泻下稀薄,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取穴: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补大肠(图8~图11)。


图8 平肝


图9 清胃


图10 清天河水


图11 清补大肠

方义:清肝经意在清泻肝火,行气导滞;清胃经意在清内湿热;清天河水可清一切热邪,以增强清热利湿之效;清补大肠以调理肠腑,渗湿止泻。

4脾虚泻


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辨证要点: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则:健脾止泻。

取穴: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图11~图13)。

方义:清补大肠经意在调理肠腑,化湿止泻;清补脾经意在健脾助运而止泻;补脾经意在健脾益气而止泻。


图12 清补脾


图13 补脾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

1

饮食卫生


  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后要洗净,再用时要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时,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后给孩子吃,以防病从口入。宝宝的食具也必须要讲究卫生,这样防腹泻的同时,还能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2

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的。


3

预防宝宝上火


  因宝宝的脾胃娇嫩,容易出现胃肠积食和积热,“上火”后易引起腹泻。预防上火的治疗方法,就是多喝水!母乳喂养的妈妈平时也不要吃火大的东西,这样也是会通过母乳影响到宝宝,导致上火的。


4

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要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很多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因母乳不足,同时奶粉喂养,很多家长因担心宝宝吃不饱就吧奶粉冲的特别浓,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消化的!无论你补充给孩子什么奶制品都需要适当稀释下,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5

避免不良刺激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注:但若是想要通过小儿推拿来治病的,还是要再提醒一句:必须去正规的医院,让专业的小儿推拿医生来做这件事。
上一篇:【小儿推拿】扁桃体炎伤害大,小儿推拿有效对抗
下一篇:【小儿推拿】小儿夏季发烧怎么用小儿推拿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