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拉肚子时可用的穴位——七节骨!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穴位与天柱骨名字很相近,但是功效和应用却是不相同的,它是宝宝肠胃不好、拉肚子的时候常用的主穴,下面就进入到今天的正文——七节骨!
《小儿推拿广意》最早指出:“ ……若泄泻亦要逆推,使气升而泄可止。”《幼科推拿秘书》记载了七节骨之名,明确提出其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作用:“水泻,从龟尾向上擦如数,立刻即止;若痢疾,必先从七节骨往下擦之龟尾,以去肠中热毒,次日方自下向上也。”
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痢疾已经很少见了,不过相信家长对于泄泻这个词都不陌生,就是拉肚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体质和习惯的不同,都有过拉肚子,七节骨对于泄泻有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是泄泻的基本用穴了。七节骨的应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上推温阳止泻,下推泻热通便。
七节骨
【位置】
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条直线。
【操作】
以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一般以推至局部发热为度。还可以揉七节骨。
【应用】
1、推上七节骨能固涩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久泻,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
2、推下七节骨能导滞通便,可用于便秘,伤食泄泻,口臭等。
3、揉七节骨可以调理肠道,调理二便。
拉肚子也分情况
其实拉肚子也有区别的:
如果大便稀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是脾虚泄的表现;而大便臭秽,口臭腹胀,或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为伤食泄的表现。
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腹泻,均可以选用七节骨来治疗,但是推拿的方法力度是不同的。
虚证泄泻,操作应力度轻柔、时间长、频率缓,选择逆时针摩腹与上推七节骨;反之若为伤食等实证泄泻,宜力度重、时间短、频率快,采用顺时针摩腹与下推七节骨。
七节骨与揉肚脐,揉龟尾,摩腹并称为止泻四法,从中医整体观看,四穴合用,照顾到机体经络、脏腑等的阴阳平衡,促进机体的阴阳协调,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则机体疾病自去。因此,在孩子出现腹泻时,可以首选“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止泻四法来治疗。
对于小儿疾病,家长都希望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推拿即有效且安全,值得各位家长朋友学习。介绍的可用于日常保健的穴位,平时就可以根据情况需要给宝宝推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