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小儿肠痉挛

小儿肠痉挛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属于中医学“腹痛”的范畴。

[临床表现]

(1)可发生于婴儿至学龄期儿童,以5~6岁最多见。
(2)健康小儿突发阵发性腹痛,脐周为甚,每次发生一般持续数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小时。

(3)发作时,患儿哭闹不止,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腹部胀痛拒按,一般能自行缓解;可伴有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4)发作时,触诊腹部有痛觉过敏,腹肌紧张,发作间歇表现如常。

[辨证分型]
 (1)  腹中寒凝: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喜温拒按,得温则舒,四肢厥逆,或呕吐,腹泻,大便溏泻,小便清长,面色苍白,甚则唇色紫暗。舌淡苔白滑,指纹青紫。

  (2)乳食停滞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按之痛甚,不思乳食,或食少纳呆,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时有呕吐,呕吐物酸腐,夜卧不安,时时啼哭,嗳腐吞酸,口气酸臭。频转矢气,粪便秽臭,舌苔厚腻,指纹青紫。
 (3) 脏腑虚冷: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得温稍舒,得食暂缓,四肢发冷,饮食较少,或食后腹胀,食后良久方吐,吐出物无臭无味,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面色晄白,神情倦怠。舌淡苔白,指纹沉而色青。
  (4)气滞血瘀 :脘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触之有包块,位置固定不移,按之痛剧,面色晦暗无光泽,口唇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指纹紫滞。

 [治疗常用手法]

1、补脾经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在其拇指末节罗纹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也可以将患儿拇指屈曲.术者以拇指罗纹面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统称“补脾经”,反复操作100次。

2、大肠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在其示指桡侧缘,自虎口直推向示指尖。

3、运内八卦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四指,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以示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并以拇指端自患儿掌根处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推动,称为“运内八封”,反复操作100次。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



4、拿肚角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以双手拇指、示指、中指三指向肚角穴(脐下2寸,旁开2寸)处拿5~8次

 5、摩腹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时,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约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还可在摩腹之前在患儿腹部涂上适量滑石粉,以免摩腹过程中损伤患儿皮肤。

6、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以一手拇指 于患儿足三里穴上,施以点揉法5分钟。施术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组织的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乳食停滞配伍手法

7、揉板门

患儿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为“揉板门”,反复操作300次。

8、推四横纹

儿童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四横纹。操作此法时患儿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握住患儿的手掌,使其四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另一手四指并拢从其示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为“推四横纹”,操作100次

上一篇:小儿推拿手法第一讲——开天门
下一篇:孩子咳嗽,按摩哪里立即止咳?这7个穴位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