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来了!国家高度重视!这门功课纳入一年级课程,每个孩子都要学


最近中美贸易战问题很火。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是网友@光玻汾讲的他和孩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孩子:为什么美国人这么烦人,可以随便欺压别人。


爸爸:主要是科技强大,而且又没有人文精神。一个国家强大必须倡导科学教育,而一个国家恒强必须注入人文力量。


看到这个故事后就觉得这个爸爸讲得真好,能站在一个这样的角度去解析中美关系问题,直抵根本。


是的,一个国家光有人文力量,没有科技力量就会陷入实力的贫弱之中。 


而一个国家光有科技力量,而没有人文精神,又会失去自身的文化底蕴。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奋起直追美国的科技力量,同时也不忘记宣传自己精神建设的原因。


2017年教育部规定从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由教育政策的调整,可见国家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其实让孩子早一点接触科学课不仅与国家的实力建设有关也与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能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


每个孩子从3岁开始就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认知世界的能力。


这个时候的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比如为什么有星星,雨是从哪里来,人为什么有影子等。


如果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那么孩子就会不断走在求知的路上将来他的世界就是敞开的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曾经讲过他和女儿的故事。


鲁教授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她很小的时候就问:“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鲁教授说,因为我们有眼睛。


“有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吗?那眼睛后面是什么东西?把眼睛装在洋娃娃上面,洋娃娃为什么看不见东西?”女儿继续追问。

鲁教授说,眼睛后面有神经,神经连着大脑,可以解读外面是什么东西。


孩子又问:“你怎么知道脑子能解读外面的东西?”

为帮女儿解答这个问题,鲁教授带她到工作单位里的影像学实验室,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实验告诉她:当人看见某种东西的时候,大脑的某一部分会“亮”起来,这样她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然后鲁教授还同她一起读书、让她参观实验室,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活动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

通过这个过程,鲁教授带女儿逐渐开发了她的兴趣,并鼓励她自己走近了科学。


孩子有疑问的时候,家长带孩子一块解决疑问,或者是给孩子指明方向,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过程。


这样孩子在求学的过程中也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找到答案这样得来的道理和知识会比从课堂上学来的东西深刻得多



学习科学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


科学不仅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会影响到孩子的这些能力:


坚持证据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利用证据、尊重事实,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怀疑精神科学教育鼓励儿童大胆的去进行质疑,这是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运用知识科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各种科学的原理去解释自己的发现,会让人更有成就感,更有学习力。


合作能力科学的研究需要团队的配合,团队之间互相学习,接受批评和建议会培养合作意识。


不仅如此,科学学习还给儿童带来广阔的视野,让孩子关心社会问题,努力的去进行参与和表达。


孩子越早地接触科学就越能理性地理解这个世界。


以科技创新为背景的社会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孩子越早具备科学思维,就越能适应这个社会。


既然科学思维这么重要,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科技思维呢?


  • 肯定孩子搞破坏的行为


孩子小时候最喜欢乱拆东西,手表、闹钟、玩具等等,这个时候不要一味地去批评孩子的行为。


而应该是肯定他,并且利用废旧的物品和机器,不断给他制造机会去拆解、组装、学习机器的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


爱搞破坏的孩子,运气可能不会太差。


从小爱捣鼓机器的,除了现在耳熟能详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还有一个人,她发明了一个编程界著名的计算机术语——“bug”。


创造这个词的人就是格蕾丝·霍普,她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一个人物。

  

霍普作为女孩也爱拆机器。


小时候,她把家里的七台钟——从小号的台式钟直到大号的座钟,全部给拆了个七零八落,零件摆满了房间,却无法把它们还原。


然而,她的父母并没有责怪她的行为,反而通过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为她以后的事业做铺垫。


父母的指引和肯定,正是孩子通往科学之路的领路人。


  • 科学科幻故事:鼓励孩子脑洞大开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听科学、科幻故事,尤其是有关宇宙奥秘的故事。


他们执着于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其他奇怪的生物,以及整个世界上的一些未解之谜。


一个逻辑完整,思维奇妙的故事,会帮助孩子打开想象力,增进对这个的世界的了解。


就像《流浪地球》大火,很多家长都带孩子观影后,孩子都颇为震撼。


孩子在科幻的电影、故事里,会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浩瀚和神奇,增加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


  • 科学探究:让孩子自己去调查


当孩子提出形形色色问题,对这个世界有疑问的时候。


父母可以做出的科学引导就是: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事实,不如让孩子敢于提问,为自己的问题去做假设和执行调查。


比如,前段时间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对小学课本上乌鸦投石到瓶子可以喝水的故事产生了质疑。


于是他自己在装水瓶里投石子,却发现石头投到三分之的瓶面的时候,就已经盖过了水面,是根本就喝不到水的。


看完之后甚是佩服这个孩子,打破了我们这么多年对教科书的盲目信任。


  • 创造情境,让孩子多问为什么


对于没有那么多疑惑的孩子,父母最好是能针对现象,引导孩子提出疑惑,多问问孩子为什么是这个情况,会有什么结果。


对科学和学问感兴趣的孩子,都是从疑惑中而来。


父母多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从不同方面去思考,会培养出一个好奇的孩子。



科学是人类用来解释世界,

改造世界的阶梯


王小波曾说:“学习文史知识的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段里。


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未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科学可以帮我们预见未来。


让孩子早一点接触科学,有好奇之心和对求知之欲,就会打开他的眼界和思维,让他知道万千世界的无限种可能,并且把自己获取的知识实践在生活里。


中国的未来在科技,教育的未来在科学,孩子的未来在思维。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科技和求真之路上走出自己的光彩!

上一篇: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 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下一篇:孩子,我知道读书很苦!当你扛不住想放弃时,请看看这15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