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地铁上,听到有个女孩问妈妈:“隔壁妈妈不上班,每天都在家里陪宝宝,你为什么不能陪我?

她妈妈说:“人家有钱啊,你爸妈哪有能力不上班!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产生只有无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让父母充满无力感。

父母的这种无力感,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如果我们必须上班,那就先给孩子好好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上班」吧。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上班?

孩子,所有人都得工作。

网上曾有一段搞笑视频:

 

我为什么不去上班?


因为我家里牛呀……

羊呀,

没人放。


人家不上班,是因为人家要(家)放(里)牛(牛)啊!

翻译一下:上班只是一种工作形式,不上班的妈妈,只是在家工作而已。

没有无能的工种,只有万能的付出。

我们得让孩子知道:

 

所有人都得工作,隔壁妈妈很牛,但我也不差。我能做很牛的ppt,也能跑很洋的出差场。

孩子,工作能让我更好地爱你。

很多妈妈常因不能陪孩子而愧疚,但其实,孩子和我们都需要成长的空间,在必要的陪伴之后,工作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

当初,董卿工作以后就说: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妈妈爱你永远不嫌多,而上班能让妈妈积攒更多的能量,变得更强大,才能更好地爱你。

两三岁的孩子,逻辑力、想象力刚萌芽,这样的解释能让孩子觉得:妈妈不是不要我,而是更爱我。

爸爸妈妈可不可以不上班?

女儿看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之后对我说,她的理想是成为小人。

我问为啥。她说,小人不用辛苦赚钱;小人可以向别人借东西。

似乎有点意思,又完全不对。

想一想每天下班后,我通常疲累又沮丧,进屋就来个葛优瘫。老公更是两耳不闻女儿事,一心只想看手机。

当孩子要我们陪玩时,我们会说:“我上了一天班了,你就饶了我吧。

要是周一综合症爆发,正赶上孩子粘人,不要我上班。我可能会无意识地说:“我也讨厌上班啊,要是有不用上班的方法就好了。

仿佛在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错误观念:上班很辛苦,谋生很无奈。如果能逃避辛苦,不妨走捷径。

我错了!

我想了好长时间,问了女儿一个问题:如果唐僧不去西天取经,会怎样?

女儿说:“不会遇到妖精啊,但也不会遇到孙大哥、猪二哥和沙三哥,那就没有《西游记》啦,不好玩。

我说:“是呀,九九八十一难很辛苦,但西天这一路却很好玩。

上班也一样,虽然辛苦,但也意义丰富。

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职业观,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藏着孩子未来的职业观。

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这样的:

上班是为了工作。

工作有辛苦。

工作是人的价值体现。

工作能让人发现好玩的人生。

工作是发现深度自我的探秘之路。

当然了,这样说,孩子未必理解。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可这样的职业观,我们才能传递正能量。

正如小s向女儿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明星是一种工作,能不断发现自己的好。

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你。

这样回答对不对?

闺蜜对女儿说:妈妈上班是为了赚钱,赚了钱就可以给你买更多的玩具啦。

于是她女儿每天跟她要玩具,还说:你不是去赚钱买玩具了吗?

这场景是不是让人心酸酸的?这是我亲生的吗,怎么这么自私?

其实孩子的反应没有错啊,是我们告诉他,赚钱是为了他。

很多爸妈的价值观就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你都做好了「奴隶」一生的姿态,孩子肯定认为:我自私是天经地义。

而另一些孩子则恰恰相反。当爸妈说“上班赚钱是为了你”时,他会愧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爸妈的辛苦。

有个孩子一连好几天都吃得很少,妈妈问他怎么不吃饭,他说:“我少吃点,妈妈就能少点辛苦了。

真是个小暖男!可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警惕。

心理学家苏珊·纽曼说:

 

当孩子选择牺牲自己来温暖别人,证明他没有获得无条件的爱。这样的孩子很难珍爱自己,也很难形成正向的自信感,他一生都会活得压抑。

与其跟孩子说“上班是为了你”,不如说:

我上班喂饱了你,喂饱了我,还喂饱了很多很多人。这是我的价值,也是我的力量,你可以依靠我哦。

钱能用来做什么?

前文提到,我闺蜜的女儿每天都跟她玩具,于是她问女儿:“那我们以后不买吃的东西了,可以吗?

女儿摇了摇头。

闺蜜接着说:“如果钱都用来买玩具,我们就没法买吃的了。生活里有很多开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只有平衡好各种开支,我们才能过得好。

小孩子不懂钱能用来做什么,才会产生过度需求。

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支出计划——需要支出什么、可以支出什么、不能支出什么,能帮他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价值观。

《妈妈是超人3》里,霍思燕和嗯哼商量着把他最心爱的玩具捐出去,给病儿治病。

其中传递出了这样的价值观:

 

赚钱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帮助那些困难的人;我们少一些过度消费,就能让钱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赚钱体现的是我们的能力,花钱体现的是我们的品质和品味。

爸爸妈妈能赚多少钱?

逛商场时,看到有个孩子想买玩具被爸爸拒绝,他问:爸爸你上班能赚多少钱?我们家现在有多少钱?

爸爸不耐烦地说:没钱!没钱!没钱!

父母的粗暴,会让孩子更加敏感。

孩子感受到的穷,不是想要的得不到,而是父母百事成愁,是那种浸入骨子里的“无能为力之感”。

父母的“贫穷状态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不敢建立大目标,或者极端地想要成为大人物、赚很多钱,内心深处却永远底气不足。

心理学家麦基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

养育孩子,不应只看到赚到钱的那部分世界,还要有更大的格局。我们给孩子展示的人生,应该是不负美好不负钱。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爸妈有一些积蓄,但我们需要好好规划怎么花钱,要花得合理而又享受。钱用得最好,当初爸妈赚钱的辛苦才更值。

孩子的任何小提问都藏着无限天机,而我们的回答则决定着他的生机。

上班,难免会让我们产生疲惫和彷徨,但让我们终于释然的,还是对生活的希望。

也许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不能一无是处。

这,就是我们最该传递给孩子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孩子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打了两巴掌,我可以去教育局告吗?”
下一篇:这一碗毁掉孩子的毒面条,千万别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