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近视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的?每个家长都需要看三遍
说起孩子的近视问题,不仅万千学生深受其害,无数家长也是深陷担忧焦虑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近年来学校、家长等各方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问题,但事实上孩子的近视率却是越来越高的。
据国家相关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超80%,尤其是城市学生更是近视的主力群体。
经国内外医学、心理学家们多年研究发现,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不仅会对孩子的生理产生损害,更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不良影响,使孩子极可能形成“近视眼性格”。
1、生理方面
由于视力模糊造成的焦虑情绪,会逐渐形成紧张的下巴、脖子和肩膀,造成呼吸不自觉的紧张,同时,也会造成胃部的紧张,让孩子本能地摄取更多蛋白质和糖分,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2、情感方面
近视的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情感压抑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他们总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即使自己是有能力胜任的。
3、精神方面
青少年儿童总会不恰当地将自己和同龄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不一样”,一副眼镜也可能让内心变得比较敏感、封闭,从而在社交活动方面变得被动。
看到这些研究,相信不少戴眼镜的家长也会想起当年自己接受、适应近视的那段辛酸史,也许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放到当年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煎熬。甚至有的人,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慢慢适应、回归“正常”。
那么影响孩子近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公共卫生学者曾经做过一次2万多名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0多个调查因素中(父母情况、用眼卫生、学业负担、学习环境等),有6个影响孩子近视的重点危险因素。
近视防控专家介绍,影响孩子近视的原因,除了父母遗传,其它的则都是可控因素:主要是生活中的用眼卫生、学业负担等方面的因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压力大,用眼疲劳,学习写字姿势不当,缺乏锻炼,视力保健方式不当,父母遗传。
因此,家长及时做好孩子近视的防护工作将变得尤为重要。前段时间,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针对家庭、学生自身的近视防护责任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家庭7大责任
1、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
家长应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例如,引导孩子切勿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2、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3、非学习电子产品使用每天不超1小时
家长应有意识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10分钟。同时,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做到少用电子产品。
4、不盲目报班
家长应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5、良好读写姿势
家长需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6、保障睡眠和营养
睡眠参考:小学生,每天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8个小时。饮食参考:多吃鱼类、水果、蔬菜等有益视力健康膳食,或者适当给孩子补充叶黄素蓝莓片。
7、及时发现并干预四种现象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现象:需坐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同时要及时检查、防控。
家长们如何做
1、学会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例如,孩子突然间看不清东西、眯眼睛、带上“丑丑”的眼镜等,我们要告诉他们,这些是可以矫正、调整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近视是很多孩子都可能会有的情况,减少孩子的焦虑感。
2、增强孩子的自信
对于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体育活动,最好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这一过程,不仅能增加孩子与身边伙伴的社交机会,而且运动本身就是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皿,再加上运动技能的加持,那么必将收获自信、乐观的性格。
3、近视也一定要预防、控制
眯眼看世界、似清非清的感受,不仅会让孩子视力更严重,而且也会增加孩子自卑、烦恼、焦虑的可能性。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控制近视的增长更是刻不容缓。
事实上,孩子近视,不仅仅是眼睛局部问题,而是能关系到孩子身心的改变。作为家长,我们帮助孩子控制近视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处理内心的情绪和小困难,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