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 弱视防治 问答

一、人眼是如何看清景物的


眼睛是光的感觉器官,是一切动物外界联系的信息接受器。眼睛很象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够聚焦成像,眼内的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能够接收物像。


外界景物发出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等聚集后投影到视网膜上,就显出景物的影像。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影像变成讯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人就看清了景物。


二、如何检查视力


视力检查主要指远视力,用视力表检查。


视力表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视力表悬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但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到视力表上,例如朝南房间的北墙上,或用均匀一致、亮度恒定的灯光照明。视力表的高度应使1.0的一行与被检眼高度相近。被检者距离视力表5米。


三、正常儿童的视力发育


视力是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步发育完善的。儿童出生后视觉处在发育阶段,并不能马上达到正常视力。因此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正常视力的儿童误诊为弱视。也关系到弱视治疗中疗效的判断,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


根据文献报告,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是:2岁0.5--0.6;3岁为0.9;4岁为0.9--1.0;5岁和5岁以上为1.0或1.0以上


四、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不仅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甚至是立体视盲。


弱视的定义是: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五、弱视是先天吗


在临床工作中,不少的家长这样问医生:“弱视是先天的吗?” 我们认为,家长这样提问是出于对弱视儿童预后的关心,他们以为先天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不好,如果不是先天性的,治疗就有信心了。


1987年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弱视分类标准中以及1994年卫妇幼发第17号文《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中,均没有“先天性弱视“,这一名称。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弱视主要是出生后视功能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是后天性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在我国弱视分类标准中,先天性弱视已不提了,所以弱视儿童的家长当理解到,真正的儿童弱视先天性是极少见的。

六、弱视有哪些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专家们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患有单纯近视的儿童,看远模糊,看近还清楚,视觉细胞和神经还能受到外界物象的刺激而不会衰退;弱视则不同,由于患眼的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远视力低于0.8,如果不及时防治,患眼的视力便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长此以往,必然会加重健眼的负担,健眼的视力也会逐渐衰退。因此,弱视眼对于患者来说,将影响一辈子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他们的眼里,立体视觉模糊,因面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位置和远近。对于弱视儿童来说,弱视眼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将严得影响他们的学习。


七、弱视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弱视形成的机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在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对弱视的发病机理方面研究进展很快,它已涉及到神经生理学、生物学、形态学、电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


目前弱视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中枢发生说和外周发生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中枢发生说认为,弱视的受损部位在大脑视皮层。视皮层中对双眼传入发生反应的细胞,即双眼驱动细胞显著减少,导致了两眼视通路传入相互作用的消失,或者为视系统直接受废用影响的结果。


外周发生说认为,弱视的受损部位在视网膜。由于弱视眼生理性视刺激不足,使视网膜中心凹外X型神经节细胞发生障碍,外侧膝状体相应层和与之相联系的视中枢皮层发育迟滞或抑制,导能低下,分辩能力差,而形成弱视。


现代研究已证明,X型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凹部位,它有精细的频率分辩力,是中心视力的保证。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尤其是在关键期,形觉剥夺、斜视、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等均可导致生理性视刺激不足,从而使X型神经节细胞发生障碍。无疑,这对弱视的产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是自出生到10岁左右,而2岁之前属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八、弱视程度怎样分级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1987年制定的标准我国将弱视的轻重程度分为三级:


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重度弱视:视力为≤0.1


以上视力包括裸眼视力或配镜后的矫正视力。以最高视力对照上述标准

上一篇:儿童散光严重?当心导致弱视
下一篇:央视报道:蓝光及蓝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