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预防近视从解决视疲劳开始!
视疲劳(asthenopia)一词是由希腊语的表达法衍生而来的,原文的意思是指“weak eye”(眼无力)。一般是指用眼工作时产生的主观症状的综合症。
近几年,我国患视疲劳的人数呈几何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眼睛发红、干涩、胀痛……但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视疲劳的危害。
事实上,如果频繁发生视疲劳,会令视力衰退,眼睛提前老化。要想保持明眸善睐,驱走视疲劳的困扰,就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调养护理眼睛。下面我们从分析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入手,给大家预防视疲劳提供参考。
第一、视光因素
(1)屈光因素:早在1864年Donders提出屈光不正和调节过度是引起视疲劳的基础,并建议用光学矫正的办法治疗视疲劳。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屈光不正或老视所致视疲劳占86%,说明屈光不正是视疲劳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的屈光状态所产生视疲劳的机制不同,远视眼需要运用比正视眼更多的调节力,以致增加脻状肌的负担引起疲劳。高度近视眼,因调节与集合比例失调而产生疲劳。散光的径向差及两眼屈光参差可引起调节不一致,也会引起视疲劳。
人过了40岁以后,调节力逐渐下降,持续用眼使之过度调节,很容易出现疲劳。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因屈光不正性的眼睛疲劳占这年龄阶段的81%左右。配戴老视镜是治疗老视的有效方法,但屈光度不足,不仅弥补不了衰减的调节力,而且还会加重视疲劳。而屈光度过强则会使近点过分近移,增加了辐辏负担,产生了调节与辐辏的不平衡,造成视疲劳。
(2)调节异常:远视眼、散光眼、假性近视、双眼屈光参差等,因过度调节引起调节痉挛,表现为眼的近视化或近视加深,易发生视疲劳;由于老视初期、青光眼早期、神经衰弱、眼钝挫伤等,则因调节力不足,调节近点远移而引起视疲劳。
(3)辐辏异常:过度使用调节力,势必伴以过度的辐辏;近视眼在看近时,也需要较多的辐辏,从而加重了内直肌的负担,而引起视疲劳;此外,辐辏功能发育不全、瞳孔距离较大、真性近视眼长期未被矫正等,均可因辐辏功能不足而致出现视疲劳。
(4)眼肌平衡失常:隐斜患者注视物体时,需要通过“矫正性融合反射”,方能保持眼球的正位,故可引起视疲劳。眼肌有时因运动失调而引起间隙性的隐斜,由于视觉的大脑功能反射作用,通过额外的神经肌肉运动进行调节,并出现隐匿性的眼肌痉挛性疲劳。
(5)两眼不等像视:由于屈光参差、单眼无晶体眼及某些眼底病等可以使两眼视网膜影像存在大小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范围内(〈5%),可以通过中枢融像机制予以融合代偿,形成双眼单视。当像差超过中枢代偿能力时则形成两眼不等像性复视,引起视觉干扰,产生视疲劳。
第二、眼部疾病
(1)瞳孔因素:正常状态下瞳孔直径约3-4毫米左右。它的大小可以改变或调节适量的光线进入眼内,以保证清晰、舒适的视觉。如果瞳孔过大、过小,双瞳不等大,过多的光线进入眼内,使眼的正常生理缺陷显露出来,可加重原有的散光症状,容易引起视疲劳。
(2)患结膜炎、角膜病变时的症状性刺激可引起或加重视疲劳。麦粒肿、霰粒肿等压迫眼球引起的不规则散光也可引起视疲劳。青光眼时眼压高,干眼症、眶上神经痛以及副鼻窦炎都可引起视疲劳。
第三、精神因素
由体质因素引起的视疲劳,常常是器质性病变参杂着精神因素,两者互相作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视疲劳的症状有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及眼部充血等,严重者还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以及颈肩腰背酸痛和指关节麻木等全身症候群,少数患者可出现复视、立体视觉功能障碍、眼压升高、角膜损害等,青少年还可以出现近视眼或加深原有近视程度。
每个人也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患有视疲劳,即头痛、流泪、眼刺痛、视物模糊、复视、眼痛、畏光、眨眼、恶心、眼沉重10个症状中有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者,即可诊断为视疲劳。
如果你的眼睛总是觉得不舒服,还有经常对着电脑时间长了会感到眼睛干涩、看东西不像以前那样清楚了,那么您很有可能得了干眼症。视疲劳虽然不是一种很厉害的眼科疾病,但它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光线柔和明亮。太暗的光线往往会使得眼睛用力的去看物体,很快就会造成视疲劳,而柔和明亮的光线则能够让眼睛轻松的看清物体。
减少使用电脑。长期长时间对着电脑会得干眼症,视疲劳很容易出现。每隔四五十分钟向远处眺望或者闭上眼睛,使眼睛得到休息。
用毛巾热敷。眼睛感到累时,可以用热的毛巾敷盖在眼睛上,可消除视疲劳。或者将双手搓热,再盖住眼睛也可行,切忌压迫眼球。
研究表明,维生素与眼病的发生、视力的好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用眼过多的人应该多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及时的补充眼睛所需的营养,防止视疲劳,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