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预防近视怎么做?孩子不配合怎么办?赶紧试试这些方法!.
现在孩子的视力出现问题
最着急的莫过于孩子的家长
但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近视这方面
还是存在不少盲点
而且对于孩子们预防近视的不配合
也是一筹莫展
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决:
首先家长需要弄清楚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视力偏低
通常视力偏低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理性的视力偏低
一种是病理性的视力偏低
生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这个小孩的眼睛发育比常人慢了一点点,但不是很严重;
病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眼睛可能有器质性的病变。
但是导致视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单单就是近视的问题,反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问题,95%都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造成的。
现在“假性近视”这个观点逐渐被淡化,因为“假性近视”本质就不是“近视”。
所谓的“假性近视”,就是由于眼睛的过度疲劳而表现出来的疲劳性的视力下降,可能近段时间孩子的作业太多、用眼太多而出现的短暂性视力下降,验光检查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就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所以称之为“假性近视”。
这需要家长们日常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有比较仔细的观察。
当孩子看远处时经常眯着眼睛,看电视喜欢走得很近或者侧着头看,很有可能是看不清导致的,家长这时候最好留心观察,如长时间都这样,就需要带孩子前往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
因为“防”大于“治”,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也是及时发现孩子近视的有效方法。
孩子的视力还没有发育好,与成人相比视力还比较低,年龄越小视力越低,所以幼小的孩子不能看太细小、不清晰的东西。给孩子选择图画书时以字体较大、画面线条简单清晰者为宜,这样孩子的眼睛不容易疲劳。
另外,有的纸张反光太强,在灯光下这种反光尤其明显,感觉很晃眼睛,这样不仅看不清楚,而且眼睛更容易疲劳,所以,会造成炫目,影响图画辨认的书不要给孩子选用。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
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
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够有效预防近视。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多接触户外自然光。已近视的孩子更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进度。
■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律使用电子产品。
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 保障睡眠和营养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了解到孩子是否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如出现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应及时带其到专业机构检查,遵从专业导师科学的矫治。
■ 强化健康意识
每个学生都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早发现早预防。
■ 养成健康习惯
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