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低视力儿童,共同呵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与广泛应用,青少年近视及视力不良发生率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视力不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正如我们大多了解的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低视力人群。
低视力学是眼视光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眼科诊断,眼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视力评估,助视器验配,心理卫生辅导,日常适应性训练以及社区康复等等。
其中儿童低视力患者由于生存年限长,期望减少视觉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保持有成效的独立生活,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对低视力的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儿童低视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经过手术、各种药物等治疗及标准的屈光矫正后的视力仍达不到患者需要的标准。
WHO对低视力分级标准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的分级标准:
低视力1级 0.1≤视力<0.3低视力2级 0.05≤视力<0.1盲3级 0.02≤视力<0.05盲4级 光感≤视力<0.02盲5级 无光感
注:视力指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力好,但视野小,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而大于5度者为3级盲,视野半径小于5度者为4级盲。
了解了低视力的分级,
我们再来看看儿童视力的
发育特征。
远视是人眼发育的必经阶段:新生儿眼球小,眼轴短(约17mm),第二年约为21.5mm,第三年约为21.9mm,5岁左右眼轴可达到成人水平。屈光发育状态随年龄变化由远视到正视再到近视。儿童的生理性远视特征,可作为筛查儿童弱视、低视力的参考。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儿童随着
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视觉
发育特点。
0-2月:有瞳孔反射,间或出现注视和追随,有不规则眼球扫视运动。
2-6月:扫视运动发育完成,有中心注视和追随,准确的双眼平滑追随及不对称的单眼平滑追随,3月时立体视觉开始发育。
6月-2岁:中心注视,准确平滑的眼球追随运动,眼位:正位。
3岁-4岁:视力达到0.5,双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5岁:视力达到0.6~0.7,双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6岁-7岁:视力达到0.7~1.0,双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儿童低视力还应该和近视、弱视等屈光不正做鉴别诊断。但无论是何种视力不良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近视:指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裸眼视力<1.0。
弱视:指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且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视力≤0.8。
低视力:指双眼视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且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屈光矫正来提高视力,0.05≤好眼矫正视力<0.3。
其中矫正视力是评判的标准和关键,同时还应排除相关的眼部器质性病变以及功能性视力下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歪头、视觉疲劳、看东西眯眼、眨眼等任何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进一步就诊检查。
刚才提到了眼部器质性病变,儿童低视力的发生发展常与一些眼部疾病息息相关,常见眼病有:
1) 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
2) 先天性白内障
3) 先天性眼球震颤
4) 白化病
5) 先天性虹膜缺损及无虹膜
6) 马凡氏综合征或晶状体不全脱位
7) 及时发现及时就诊,防患于未然尤其重要。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怎样帮助低视力的患儿充分发挥残余视力,提高其活动能力,帮助其重返社会。
助视器是一种可以改善低视力患者活动能力的装备和设备。对于儿童低视力的患者效果直接、帮助显著,可分为光学助视器和非光学助视器。使用助视器结合康复训练,采取个性化验配,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是儿童低视力康复的关键。
2010年WHO公布的数字显示,以日常生活视力为基准评估全球视力损害人数为2.8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2%。我国约有7550多万,占全球视力损害准人口的26.5%,其中儿童视力损害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防盲治盲我们任重道远。儿童低视力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重视,家长应掌握患儿视力丧失后的心理反应,鼓励孩子使用助视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同时社会也应对这部分人群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帮助,包括助视器的验配,正确使用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帮助患儿提高和使用残余视力,帮助他们独立生活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