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近视,“放养”好还是“圈养”好?
而现在的孩子们,由于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和网络的普及,放学后基本变成了这个样子~~~~~~
近年来,教育学家对孩子“圈养”或是“放养”式教育的优劣,提出了各自观点,家长们也经常为此争论不休,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教育,而是孩子的视力。视力的“圈养”和“放养”会产生什么不同?
多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球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主要原因之一是与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有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原因吧!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跟踪调查了500名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在研究开始时视力正常,5年之后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发生近视。
分析显示,每周看书几小时、用电脑多少时间,都影响不太大,相关的环境因素是在户外的时间。
澳大利亚一项对悉尼4000名孩子的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01
科学家们把一群鸡分成两组,一组关在光照度为500lux的室内(大约相当于常规室内的光照度),另外一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待在光照度至少在15000lux以上的室外。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发现,每天户外活动较多、受光照强度较强的小鸡,眼轴长度明显比关在室内的小鸡眼轴长度短。而眼轴的长度和近视是成正比关系,对我们人类来说,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差不多要增长300度。
2009年,来自德国蒂宾根大学眼科研究所发现,相对于正常的室内光线条件,在户外的高照明光线使小鸡诱导近视率减少了约60%。其他研究人员在树鼩和猕猴中发现了相似的保护作用。
02
科学家们又把小鸡们分成三组,一组在红色灯光下饲养,另两组分别在蓝色和白色光下饲养,结果发现红色光下饲养的小鸡发生近视更快。
此外,还有调查发现,红绿色盲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比色觉正常的孩子要低。而在户外自然光线下,蓝色光线明显多于红色光线。科学家们猜想,波长(红色)较长的光容易汇聚到视网膜后,引起后离焦,从而加重近视的进展。
03
视网膜中的多巴胺通常基于昼夜循环周期产生,集中在白天释放。目前,研究人员怀疑,在弱光(一般在室内)下,这种循环会被打乱,从而影响眼球生长。
虽然,科学家们没有明确以上三种原因哪个更主要,但是所有眼科专家有一个共识:增加在户外的时长是减少近视发生的一种方法,在阳光下晒太阳时,人类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的物质,而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延长,避免近视发生和发展。
如果每天能有2小时、每周有10小时的户外活动,发生近视的比例就会明显下降。
04
现实生活中,人们长期处于相对狭小的空间,望远距离严重不足,缺乏视远锻炼,对眼睛十分不利。
众所周知,近视形成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看近用眼过度造成。增加看近与望远交替用眼,注意视远锻炼,缓解视疲劳,爱护眼睛卫生,就可以自我防控近视。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孩子学习压力很大, 读书、写字,看电视、手机,均属于看近用眼,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因素。
若要很好地防控近视,就必须让双眼看近转化为望远,将读书写字看近转化为看十几米的视远;把生活中看几米的视远向更远的望远状态延伸。增加望远时间,锻炼远视力,不断给眼睛赋能,提升视远能力,改善视疲劳,科学合理用眼,才是追本求源防控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理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