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把阴暗的一套教给孩子
一位的士司机,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因为大脑出现病变,影响了情绪控制机能,自己却一直没有察觉这个变化。
而他的家人,虽然感受到这个平时很温和的人发生改变,也会觉得奇怪,但也并未当回事。
终于,在一次驾驶中,这位司机因为被挡住前路,不能控制愤怒的情绪,故意撞伤了一帮骑行者。
这也很好地告诉我们,情绪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是多么重要。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情绪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状况。
不良情绪的产生如果不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处理,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地转化成一种负能量,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或是精神病。
有一名初二的男生,因为一次迟到,和老师发生冲突,这名老师在情绪激动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两巴掌,并且让他在教室门口站了两节课,之后,他就没有去上学。
孩子的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但是,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是简单地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说老师也是为了你好,你经常迟到影响了别的同学,以后早起一会就不会迟到了等等之类的话。
可是,孩子并没有听进去,不管父母怎么做工作,说什么也不去上课了。
休学在家,每天以上网玩游戏度日,最后竟然发展到足不出户,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用父母的话来说就是患上了“网瘾”,心理出了问题。
父母经过详细的了解,判定孩子并不是上网成瘾,也不是患上了心理病。
就是因为当时老师的两巴掌,回到家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孩子的情绪,这件事就在孩子的心中打成了一个“死结”。
让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只有退缩在自己的小屋里,在自己的心里设置了一道大门,上了一把锁。
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孩子的妈妈通过让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帮助孩子离开了网络,回到了学校。
这个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情绪而惹得祸,没有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
父母一般会忽略孩子的情绪,无视孩子情绪所传递的信息,也就谈不上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帮孩子梳理和发泄了。
看似发生在师生之间,其实,根源还是在家庭。
因为,当孩子受了委屈回到家中的时候,也就是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可是,很多父母这时候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总是自以为是地采用讲道理、摆事实的唠叨方式,对孩子进行说教,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如果父母能够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委屈,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孩子进行指导,也就不会让孩子把情绪压抑在心中。其实,当父母能够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往往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
或者是好言好语立刻满足,或者就是“喝止”,用严厉的语气让孩子停下宣泄。
而这两种解决方式,可能都会在那一个时刻,解决孩子“停止情绪宣泄”的问题,可是并没有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可是本质上来讲,第一个问题,是家长遇到的问题,所站的角度,是家长自己想要去解决麻烦,无形之中将有情绪的孩子变成了“麻烦”。
因此,家长为孩子进行情绪教育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接纳和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
当孩子闹脾气时,很多家长会使用“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
其实这样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你不一定非得开心,也不必总是搞笑或者装傻,不必强迫自己。每次你生气的时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心情中,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然后慢慢放下,好不好......”
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孩子去包容、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不会因此而不被爱。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不会因为害怕而去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学会勇敢面对。
学会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才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负面情绪。孩子会慢慢提升自己的坚韧力,也能加强对他人的同理心,更利于他们去处理人际关系。
当孩子掌握情绪识别能力以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学着管理情绪。
另外,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也要主动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个总是爱发脾气的家长,又如何能让孩子懂得控制情绪?
只有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强的父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情绪,如何去与家人分享积极的情绪,才能使孩子体会到良好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源源不断的爱与理解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加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和好处,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
孩子情绪无小事,早些培养他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让他更早拥有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