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的教训:如厕训练,你不可不知的事
shǐ 的教训
炎炎夏日,为娃戒尿布提供了天时。
尤其是 9 月份要入园的孩子,还不会自己上厕所的,在倒计时两个月的时候,家长已经火烧眉毛了。
小区里一老母亲临时抱佛脚,看了网上的「3 天集训大法」,给她儿子搞突击,结果一个月过去了,娃非但没长进,反倒越发抵触小便盆。追得紧了,孩子宁愿尿在裤子里。
这几天她暗中观察,发现孩子会趁她不注意,悄悄躲到一边解决,完事了还会自己用抹布去擦。
她急了,当场拆穿:你都知道躲一边,说明你知道要尿尿啊;你都知道用抹布擦,说明你能力也不弱啊;知道要尿尿,能力也不弱,你不去便盆,是不是跟我作对啊?
孩子吓坏了,当晚来了个更绝的,悄悄把臭臭拉到了衣柜里……
拉粑粑是一件关乎自主的大事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厕训练不仅仅关系到娃的生理问题,父母的态度、训练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幼儿的大小便训练正好对应他人格发展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约 1~3 岁)——「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
然而,现实是,孩子这边试图去控制自己和环境,父母那边根据社会的要求,限制和控制孩子的某些行为(比如,要上幼儿园,就搞突击集训)。
所以,如厕训练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到底是大人说了算,还是孩子说了算。
大人说了算,孩子长大形成他律;孩子说了算,让他自己自然发展控制大小便,孩子将来更容易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有的父母不了解这一点,心急之下,就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坐马桶;孩子坐上拉不出来,刚起身就拉裤子里,家长就讽刺、责备,甚至还据此联想到孩子的智商问题。这些不恰当的态度和方式都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压力之下,孩子紧张、逃避,尿裤子、尿床,憋便,就是不愿蹲便盆。摊上内心脆弱的孩子,甚至会长远地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价、自信心的建立等等。
如厕是一件关乎孩子自主、自尊、自信的大事,理应由娃主导。父母所能做的是,在娃做好准备的时候,顺水推舟,缩短战线。
准备好了,孩子会发信号给你
那孩子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呢?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建议在孩子 18 个月以后。
其实,即便到了 18 个月,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准备好。
小妞 18 个月的时候,我开始鼓励她坐小便盆。她当时还穿着尿不湿,就图一时新鲜,坐上去玩了几次,就不愿再尝试了。
便盆闲置了大半年,2 岁多点,她又开始好奇马桶,看到我蹲马桶,一脸好奇。我总算逮到机会,赶紧给她脱掉纸尿裤,让她蹲我旁边。
正好那段时间也断了母乳,饮食上规律了,排尿排便也都规律了,小妞就很自然地用上了小便盆(仅仅是愿意用工具而已,好戏还在后头)。
如厕训练,以儿童为导向是最好的选择。孩子准备好了,是会给你发信号的,你注意观察就可以了。
这些信号可能包括:
生理上:比如,白天能保持干燥至少 2 小时,这说明孩子的膀胱与括约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协调能力。
心智上:不喜欢脏尿布的感觉;对大小便有了一定的理解。
动作发展:能走到厕所,坐上马桶,可自行褪下裤子。
外部反馈:能理解、遵循简单的指令,想上厕所的时候会表达。
内部反馈:有自我意识,希望自己做决定,常说「我自己来」,且愿意学习模仿大人。
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顺水推舟,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自己上厕所。
网上一些母婴博主打出「3 天集训法」「一周速成法」来吸引眼球,也都是在打这个擦边球。
如厕训练≠培训娃学会上厕所
我比较反感「集训」「速成」之类的做法。如厕训练又不是军备竞赛,不必求快。集中几天给孩子猛灌水,然后让娃频繁去厕所,实现高强度训练的做法,让人很是无语。
如厕训练其实不能跟培训娃学会上厕所划等号。
如果只是为了摘掉尿布,让孩子知道自己去小便盆解手,那按照行为主义的训练方式,建立条件反射,确实能快速出成果。
不过,如厕训练作为孩子独立自主的一部分,它更应该是一种习惯、性格的培养。这是养育目标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健康、自主的孩子,而不是条件反射下的小动物。
从 2 岁 3 个月完全断了母乳开始,小妞就能保持整夜干爽(这一点很神奇),但白天可能世界太丰富,小脑袋忙于探索,还时常尿裤子。尤其是早上。
一晚上不尿,她早起会尿很多次。她不一次尿完,尿一泡,起身玩一圈,大约三五分钟后,再来一次。每天早起都要折腾两三次,才算进入白天正常的节奏。
我琢磨着可能是肛欲期的正常反应,她可能正在寻找膀胱充盈的那个临界点。
对 2 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可是个大工程。
我们知道,膀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括约肌没发育好的时候,口扎不紧,孩子是无法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孩子需要不断尝试、感知膀胱充盈的信号→发送到大脑→大脑再发出去卫生间的信号。
尿几次裤子,孩子找到憋尿即将「崩盘」的感觉,才能为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跑到卫生间,褪下裤子,然后坐到便盆上。
知道这一点,如厕训练中你才能更从容。养娃没有捷径,不过,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你能少走很多弯路。
如厕训练,道阻且长。很多时候你觉得孩子差不多已经学会了,意识一松懈,又尿裤子了。或者遇到搬家、入学等压力事件,孩子都可能会出现行为倒退。
有个孩子,明明已经自主如厕大半年了,可是刚入园的时候,接连两天都湿着裤子回家。
第二天,爸爸伸手一摸,居然还有便便。爸爸理解孩子的感受,装出满脸惊喜:啊,爸爸摸到黄金了!
看到爸爸的反应,孩子才释然了,告诉爸爸,在幼儿园想拉不敢跟老师说。
小朋友拉到裤子里很正常,孩子在幼儿园不敢跟老师说已经够遭罪了,家长要是再批评孩子,孩子心态不放松,就更难度过这一关了。
小 结
有的妈妈觉得如厕训练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事情!
其实,只要你能以孩子为主导,对孩子尿床、尿裤子的行为保持接纳的态度,彼此都放松了,这个阶段反倒很快就会过去。
美国儿科医生 T. Berry Brazelton 博士,是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的开发者,他给出了一个可供大家计划和预期的时间表:
在 18 个月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准备就绪的迹象;
在 24 个月时,应该开始发挥孩子的自主性,逐步实现自主如厕;
在 30~36 个月时,大多数孩子将实现白天节制;
在 36~48 个月时,大多数孩子将完成夜间训练。
孩子学会如厕是迟早的事,我们发挥助推作用,有效地帮孩子缩短战线就可以了。
如厕训练是一个里程碑,做对了,你和孩子都会充满自信。尤其是孩子,自主、自尊、自信,可都是照进他生命里的光!◈
※ 文中图源:pixabay
参考文献
Stadtler, A. C., Gorski, P. A., & Brazelton, T. B. (1999). Toilet training methods,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103(Supplement 3), 1359-1361.
Joinson, C., Heron, J., Von Gontard, A., Butler, U., Emond, A., & Golding, J. (2009).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ge at initiation of toilet training and subsequent daytime bladder control in school-age childre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30(5), 385-393.
Brazelton, T. B., & Sparrow, J. D. (2004). Toilet Training: The Brazelton Way. Da Capo Press.
Stadtler, A. C., Gorski, P. A., & Brazelton, T. B. (1999). Toilet training methods,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103(Supplement 3), 1359-1361.
Freud, S., & Strachey, J. E. (1964).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Azrin, N. H., Sneed, T. J., & Foxx, R. M. (1974). Dry-bed training: Rapid elimination of childhood enuresi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12(3), 147-156.
Blum, N. J., Taubman, B., & Nemeth, N.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t initiation of toilet training and duration of training: a prospective study. Pediatrics, 111(4), 810-814.
Erikson, E. 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Selected papers.
胡萍. (2017). 善解童贞.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斌斌, 李燕, & 刘佩丽. (2008). 独立大小便训练与幼儿发展. 上海教育科研(6), 88-90.
李杏, 沈彤, 文建国, & 杜玉开. (2018). 如厕训练发展历史与现状及其对儿童排泄功能的影响. 中华儿科杂志, 56(7), 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