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早教引导,是宝宝成长的基石!

想要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并没有那么难,不过在引导的过程中有些误区也还是需要避免的,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科学的引导方法和需要避开的误区~

据研究表明: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三个方法分别是:运动、阅读和游戏。
关于运动
美国有心理发展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8种主要的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比如建筑家和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一般人要强,而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强。
也就是说,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代表着孩子们不同的能力。
在孩子的运动发展关键时期,进行一些必要性的运动智能训练,能奠定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和他们的品格养成的基础。
这种运动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而是更有目的的训练,让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能力发展,而且这样亲子运动的亲密感对于孩子的性感发育也大有益处。
其实好的早教不仅是需要有专业机构的系统化课程,更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的大脑多进行一些正面的刺激。
而且运动会刺激孩子多巴胺、血清素、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都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所以让孩子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阅读
说话是一种本能,而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获取信息最快的一种方式。并且阅读会“改变”一个人的大脑结构,在思考的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在不断的建立连接,这相当于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
虽然孩子小的时候会听不懂书里的内容,但爸爸妈妈的声音对于他们来书就是最优质的刺激。
长大些后能听懂故事了,这种亲密的亲子阅读能让孩子很快的静下心来,让大脑发育无限的延展。
关于游戏
相比电子游戏,有创造力的游戏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更有效。而且从小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长大的孩子,能更好的体会到生命力,长大后不会那么的沉迷于电子游戏中。
除开亲密的亲子互动,多与孩子做一些能锻炼他们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游戏,让孩子多动动脑,对他们的大脑的发育也更有帮助。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玩玩具或游戏时,让孩子多作为主导,主动去探知未知。
比如:经常“不经意”的问孩子“为什么”,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不忘思考;给小游戏设置障碍,让孩子发散思维去攻克“难关”等。
想要孩子有一个较高的智力水平,抓住早期教育的黄金期,才是最快的“捷径”。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那恭喜你,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时期,给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抓住“黄金期”,补充大脑发育所需营养,远离不良刺激,经常陪孩子运动、阅读、游戏,是给孩子最有效的“聪明药”。
关于2-3岁的孩子
越制止越爱打人
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
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囿,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
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
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
孩子为何会奶话连篇
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
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一宝一睡一一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
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很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

在交往过程中
孩子为何会抢夺玩具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
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
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
哭闹怎么处理
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
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
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
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
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
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作为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大方、独立性强、意志坚强、学习习惯好、专注力强、社交能力强。
但是,如果在六岁前不走近孩子的心灵,对孩子误解不断,实施不当的教育的话,到了上小学就会麻烦不断,甚或到了十几岁发生重大问题已经来不及,那时候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影响。
上一篇:同样上早教园,孩子结局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下一篇:不上早教,你的孩子总有一天会输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