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接受“早教”?科学家告诉你答案~

你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接受“早教”么?

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这样的说法,你认同吗?

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早教的科学研究,就让具有权威性的科学家们来告诉你,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

研究:早期指导和干预

1970年美国科学家们开展过关于早期教育的研究,对处于贫民窟中的111个孩子进行早期指导和干预。

当孩子们2岁大的时候科学家们这样说,“孩子在3-12个月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差别,到了15个月大的时候,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开始不同了,两组孩子的表现出现了戏剧性的差异”。

最终科学家们得出结论: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正如被称为“中国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在其著作《0岁方案》里所说:如果世界上真有天生神童的话,那么出生正常、健康的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他认为,只要有效开发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人生初显露的巨大心理优势,那么杰出人才的幼苗就在身边。

人类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但是我们成人的童年却被放任自流,不知浪费了多少珍贵的年华,致使我们一般都发展平平。

因此,我们就更要在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做出行动,实现“让健康聪明的孩子多起来的教育理想”。

本杰明——智力发展曲线图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综合了一些心理学家对智力测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年龄智商与成熟年龄智商的相关指数,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

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那么:

4岁时智商发育为50%

8岁时智商发育为80%

12岁时智商发育为90%

13岁时智商发育为92%

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最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从本杰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早教最能够开发孩子的潜力以及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彼得——婴儿到成人的突触连接研究


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彼得·胡滕洛赫尔对人类从婴儿到成人时突触连接数目的变化做了大量研究。

他使用高清晰度的显微镜,计算出人脑不同时期的突触连接数目,得出的结果引人注目:

(1)婴儿在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1/10。

(2)孩子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万亿。

(3)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人大致相当。

为什么一个婴儿的突触连接会超过他最终所需呢?

答案是:在早期,宝宝每次新的体验都会导致他脑内突触连接的数目增加。

当体验越来越丰富时,他的脑部就通过一次突触筛选的过程来塑造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孩子在生命最初的3年处于怎样的环境,实际上将决定其脑的构造。他经历的事物越有意义、越有趣味性和逻辑性,他的脑部也就塑造得越完善。

铃木镇一《铃木教育体系》


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提出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有能力的。

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因此,孩子在任何方面的迟钝和困难,都反映着周围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

所以,不要再随便抱怨孩子笨了,一切都是没有足够的科学方法导致的。

许多家长虽然接受了早教的理念,比如只管每次带孩子去上课,一周一两次,陪着上课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务,就期待孩子能真的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

但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机构的问题,而是家长忽略自己却缺乏与孩子进行互动的环节。

一方面,孩子在早教课学习的内容有限,需要家长在家庭中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这是由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另一方面,早教理念也是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贯彻,以统一的标准让孩子接受持续的教育,而非学校一套,回家就变成另一套,这样的双轨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对于0-6岁的幼儿,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家庭才是孩子早教的重要基地,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都是早教的范畴,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早教的根本。

因此,我们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抓住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给予孩子符合身体和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

上一篇:早教,我们到底想教会孩子什么?
下一篇:启蒙教育与早教区别在哪里?3分钟告诉你为什么幼儿需要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