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千万别让这些“春节礼仪”毁了孩子!
春节进入倒计时,每逢此时,在城市里拼搏一年的人们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走亲访友。总会遇到很多很久没见过面的亲戚、朋友,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与人来往非常注重礼节,见面热情打招呼必然是少不了的,我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话,除了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之外,恐怕就是要懂礼貌了。
的确,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妙语连珠、人见人爱,但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当孩子毫无“礼数”的对待亲友时,你是否为此而尴尬过呢?是否强迫他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教孩子礼仪是好事,但强迫式的礼貌却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
逼孩子打招呼
有一次,表姐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
孩子怯生生的躲在表姐身后,
“睿睿,跟小姨打个招呼”,
孩子很是腼腆、怕生
“怎么这么不礼貌呢?喊小姨啊!在家妈妈怎么教的你?”
我连忙上前说:“孩子跟我都没见过几次,等会儿熟悉了就好了。”
表姐略显尴尬和抱歉,并解释道:“在家都说好了的,见了人就不喊了”
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强迫式礼貌”,别说过年了,平时也有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要求孩子。见面问好的确属于中国的传统仪礼,家长这样要求孩子,本是好意,但孩子为何频频拒绝呢?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孩子跟别人熟悉之后,才会放松下来,愿意与人交流玩耍,但是家长需要给孩子时间,耐心等待,因为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见到生人也不可能热心地打招呼吧?
所以,要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去改变、去观察、去感受他人的友好,不必心急。逼迫孩子打招呼亦是一种语言暴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给孩子贴标签
当你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或是半路遇到熟悉的叔叔阿姨,你是怎么做的呢?你是不是半引导、半强迫,甚至强迫多于引导地对孩子说:“快,喊阿姨、喊奶奶!”
如果孩子躲在身后不喊,一副羞涩的样子,你什么反应?是不是觉得很没有面子,无奈中透露着抱歉跟对方说:“不好意思啊,我家孩子有点害羞。”或者“我家孩子就是内向,不爱喊人。”甚至说“哎,我家孩子太没礼貌了,不好意思。”
也许这些话,是家长为了给自己台阶下,随口就说孩子不礼貌、内向、害羞,你可看到了此时孩子的反应?也许他咬紧嘴唇,更紧张地躲了起来。也许从此,他就认定自己没礼貌、内向、害羞、不爱喊人,如果孩子接受了这种自我认知,就缺乏了自我成长和构建的力量。
你无心的行为,也可能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强迫孩子分享
老大在玩玩具,老二过来争抢。
老二一哭,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以责备的语气质问老大:“弟弟(妹妹)怎么哭了?”如果得知原由,就会直接说:“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这种场景在二胎家庭应该是常事,家有二孩的父母想一想,老大是否因为你这句话而从此变得谦让了?
事实上并没有。不止老大没有变得更加谦让,也许会变本加厉,老二呢,也许因为有爸爸妈妈“罩着”而肆无忌惮的争抢。
这种场景并非只发生在二胎家庭,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好几家的孩子凑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争抢现象,如果家长借用传统习惯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或者“批评自家娃,保护别人的娃”,那么孩子可能会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自己,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另一个孩子却会恃宠而骄,越来越任性。
过分谦虚,打击孩子自信
春节期间,亲戚免不了礼貌性的夸赞孩子“聪明”“漂亮”等等,也许你只是正常的谦虚一下,说:“哪里哪里,好多孩子比他厉害呢!”而不顾身旁神情黯然的样子。
对你来说,这只是常见的中国式父母的谦虚,但孩子却不懂你这种谦虚,他会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所以,你的谦虚可能会变成孩子的一剂毒药,甚至“杀死”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因此,家长在“谦虚”之前,一定要顾及孩子的面子,不要直接拒绝他人对孩子的夸奖,别等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并懒得努力的时候再去后悔。
强迫孩子“表演”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孩子背会了一首诗、唱会了一首歌、跳了一段舞,逢人就要让孩子表演一下,如果孩子扭扭捏捏、犹犹豫豫,他们就会感觉丢了面子,当中训斥孩子,给孩子脸色。
你可知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大人茶余饭后的娱乐工具,更不是让爸爸妈妈脸上贴金的法宝。强迫孩子去表演,孩子不会害怕和惶恐吗?你不怕从此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吗?
当你想让孩子“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愿,否则适得其反。
写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会问,难道就任凭孩子就这样成长为不懂礼貌的“熊孩子”吗?说不得、逼不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毕竟,谁也不想大过年的带一个“熊孩子”回家吧。
首先,家长要做出表率。
你想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习惯,家长做好榜样就好。如果家长总是能热情的跟熟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跟孩子一起读读习惯养成类的绘本,绘本里的动物或者卡通人物会让孩子更有亲切感,也愿意跟着这些“偶像”去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孩子争抢时,家长要保持中立态度。
当孩子之间发生玩具争抢现象,家长一定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去做决定。但是要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支配权,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玩具,你拥有支配权,如果你能跟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会玩的更开心哦。”
如果孩子坚持不分享,也不必勉强,可以找其他的玩具给别的孩子,并认真的告诉孩子:“那是他的玩具,这是你的玩具。”
最后,碰到别人夸奖孩子,一定要肯定!
有人夸奖孩子,第一句话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去否定,你完全可以说:“嗯,孩子学得很认真、很努力,进步很快。”这样既尊重了夸奖孩子的人,又对孩子进行了正面的教育。
孩子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我们只需要笑纳亲友的夸奖,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去做得更好。
作为家长,我们也许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已经习惯成自然。但不要将这种“礼貌性的错误”用在孩子身上了!否则,你就是在以“礼貌”为名去伤害孩子。
如果你也曾对孩子做过同样的事情,希望你及时止损,不要让“中国式礼貌”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