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孩子粘着你?其实是这一点没做好!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提出,现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 独立性
  可是如今的孩子,从幼儿园不会上厕所、吃饭,大学生不会铺床、洗袜子,到毕业生宅家啃老,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独立性差的各种姿态。
  孩子来自于我们,但却不属于我们,他属于自己未来广阔的人生。
  所以父母需要在他生命的早期,帮助他培养起能够适应未来的各种能力,其中独立自主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
  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养成依赖他人的惯性,将来根本无法适应社会。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的一些常见行为,却正在让孩子离独立越来越远······
1
忽视孩子情感需求
  很多家长生完孩子不久就把孩子放在老人那边抚养,等孩子4、5岁,上幼儿园了才可能会给孩子多点关注。
  殊不知,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关键时期,最需要和父母亲密互动,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
  还有的家长,教育中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孩子非常粗暴、严厉,觉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才成人。
  结果只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内心是动荡、脆弱的。
  陈忻博士在《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曾说过:
  当孩子信任妈妈时,才敢去探索新世界,才能发展出独立性。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以充分的安全感为前提,否则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促使他走向独立。
  被逼的独立,与在被爱的基础上产生的独立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片面地走向严厉教育的误区,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绪感受。
  在6岁前,尤其是3岁前,注重亲密的陪伴与耐心的关爱、沟通。
  用温柔的话语、拥抱、亲吻,及时的回应、满足需求,给孩子建立稳固的安全感。
  不轻易责骂孩子、推开孩子、威胁孩子,不要让孩子陷入害怕被抛弃、不被爱的恐惧中。
  不是坚强的人就独立,而是被爱的人才会独立。
  充分被爱、被接纳、被尊重的孩子,个性发展更健康、独立性也会更强。
2
包办、干涉,不放手
  其实,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就是会自发走向独立的。
  比如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什么都想要自己来,否则就会生气、失望、难过。
  简单如关门这样的小事,非要自己来关,爸爸妈妈关了门,就会哭闹,甚至打开重新关一遍。
  只不过很多时候,父母看不到孩子独立的愿望和趋势,做了他独立路上的阻碍。
  最常见的就是插手太多本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干涉孩子的各种选择与决定。

  生活上,帮孩子穿衣铺床、整理房间,不让孩子学做一点家务活;

  学习上,总是盯着孩子、步步紧逼,比他还操心、焦虑。
  孩子没有自己独立选择、试错的机会,家长总是以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安排一切。
  我的一个研究生学生曾经讲过,自己在7、8岁的时候洗脸、洗头还是妈妈给她洗,去邻居大姐姐家玩,特别羡慕姐姐可以自己洗头发,回去跟妈妈说时,妈妈却说: “你洗不干净的。
  大人常常不把孩子渴望独立的愿望当回事,总觉得孩子不行、做不好,或是单纯地溺爱,舍不得孩子做。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本质上是父母不信任孩子或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感。
  真正的爱,应该是退后一步,舍得放手,给孩子成长空间,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体会到自我价值感与胜任感。
  不仅仅是能力上的独立,还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该自己负责,从而自觉主动地做,独立解决问题,就像学习,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督促提醒。

  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会做的,就示范给他看,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不怕孩子会犯错,给他独立做选择、做决定、解决问题的机会,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经验;

  我们只需要在孩子请求我们帮助的时候,起到辅助的作用即可,其他的就放手交给他自己,在一旁静静陪伴,默默支持。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不能护其左右的将来,拥有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3
打击否定、不认可孩子
  我认识一位妈妈,没上过什么学,却深谙教育的智慧,打小就鼓励孩子独立,学习各种生活技能。
  每次孩子尝试学习洗碗、做饭、炒菜的时候,不管做得如何,她都会告诉孩子: “哇,你第一次做比我平时做得还好呢,真不错。
  孩子自己不太满意、有些沮丧泄气的时候,她就给予鼓励: “没有坏的,就没有好的嘛! 多做做就会越来越好的。
  这些认可与鼓励,给了孩子莫大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可以做到,并且会越做越好,所以就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尝试,不害怕失败。
  所以她家两个孩子,从小就非常独立自立,勤快有眼力见,家务活也会帮着爸爸妈妈分担; 学习上也不用操心,自己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
  姐弟俩成绩都不错,考到大城市上大学,一个人在外面也能照顾好自己,处理好各种事宜,工作上更是能独当一面。
  这些都和从小培养的独立自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反观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挑剔、苛求,生活中总喜欢否定、打击孩子。

  孩子叠衣服叠的不够整齐,“上次怎么教的又忘了?你是猪吗?

  孩子想帮妈妈洗菜、放碗,“哎呀一边去,一看你就不是做事的人。

  孩子成绩考差了,“就你平时那样儿,我就知道会考砸。

  ······
  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本来就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尝试、调整才能做得像我们一样好,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要总是从大人高高在上的角度和挑剔、指点的态度对待孩子,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多一点包容、鼓励,必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会给孩子很大的自信和激励,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路上越走越好。
上一篇:不与别人做比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这么做!
下一篇:孩子明明会走路,为什么还要妈妈抱?90%以上的父母都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