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语言发展黄金期!如何按阶段引导宝宝说话

“别人家的孩子会叫‘妈妈’了,我家宝宝怎么还一点动静没有?”


“都说‘贵人语迟’,可是这也太迟了吧!都两岁了,只会说几个词,正常吗?


“宝宝是性格内向还是自闭症啊?总是不肯开口,愁死我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二三岁就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四岁时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的口语了,到五岁以后能较清楚地复述听过的故事大意、看图说话或自己编简单的故事。
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0~1岁  
语言的准备期
1.  0~3个月
  • 新生儿用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他们开始对声音敏感,最喜欢妈妈的声音;
  • 经常发出“ku”和“gu”的音节……
2.  3~6个月
  • 会确定声源,还会向有声音的方向转头;
  • 会尝试发出“ba”“ma”“ga”之类的简单音节;
  • 有人跟宝宝说话时,他们会努力发出声音回应……
 
3.  6~9个月
  • 问宝宝“妈妈呢?”,宝宝会看向妈妈;
  • 宝宝会模仿外界的声音;
  • 能听懂或知道一些东西的名称……
 
4.  9~12个月
  • 会通过语调、语气感知父母的意思;
  •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过来”,“给妈妈”;
  • 开心时,会嘟嘟囔囔,用有限的语言能力表达自己……
家长可以这样做:
1.  注视宝宝的眼睛和其说话
和孩子的第一阶段沟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宝宝们通过看见妈妈的说话与表情来奠定对“说话方式”的认识。
2.  与宝宝接触的任何时候都要与其说话
每一次的声音交流都会让宝宝的听觉变敏锐,不管是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都要随时随地保持与宝宝说话的习惯。
3.  及时回应宝宝的咿呀自语
只要妈妈经常回应,宝宝也会开始学着表现自己的感觉,而且情绪也会更明显易懂,在与宝宝应答时最好边说边抚摸宝宝,更能强化亲子的交流。
4.  鼓励宝宝表现自己
跟宝宝玩手帕游戏或鼓励宝宝把两手伸直说“抱抱”,或找玩具等,让宝宝表现自己,这对于日后勇于自我表达的说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  善用宝宝喜欢模仿的特性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做动作,最简单的就是挥挥手说“再见”等,利用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反复的练习,这样宝宝马上就记住了。
在孩子语言发育期,即便他还不会说话,也要多和他互动、聊天。
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身体语言、目光接触、语言表达,一个都不能少。即便他还不能说出话来,但你对他说的话,你的语言中传递的情绪,他都能敏锐地感受到。
看着他的眼睛,放慢语速,用温和和略夸张的语气和声调,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你说的话,他也会比较有兴趣去模仿。
1~2岁  
语言的丰富期
1.  12~18个月
  • 能开口叫“爸爸”、“妈妈”,还能说出更多熟悉的人或事物名称;
  • 能理解的词汇越来越多,远超他们能说出的词汇量……
2.  18~24个月
  • 宝宝会痴迷于各种声音,这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基础;
  • 词汇量激增,开始掌握组词的能力,如“不喝水”,“要neinei”;
  • 能够和别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家长可以这样做:
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
  • 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
  • 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
  • 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
  • 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
  • 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
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
  • 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
  • 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一一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2~3岁  
语言的爆发期
1.  2岁
  • 掌握和使用的词超过100个,开始能说出有2~5个词语组成的句子;
  • 能根据指令指出相应的图片或东西;
  • 能重复家长说的词语或短句……
2.  3岁
  • 开始掌握大小、数量、颜色、形状等各种概念;
  • 能基本理解成人的对话,能和成人进行对话;
  • 词汇量积累得越来越多,开始爱提问、能回答、懂问候、会告状……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的单字虽然多,但还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总是反复说着“那个”、“不是”等字句,这时必须开始用叙述及形容的句子来教宝宝说话。
家长可以这样做:
1.  描述式的说话法
如果妈妈要回答宝宝的说话,也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即使妈妈知道“那个”是什么,也必须回答“是这个饼干吗?”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吗?”,务必引导宝宝再回答出“对,是那个饼干”等句型。妈妈此时的任务在于训练宝宝开口说话,而不是拿“那个”饼干让宝宝闭嘴。
2.  说较长的句子时要段落分明
当妈妈说较长的句子时,得注视宝宝的反应,配合明显的肢体动作,段落清楚地说给宝宝听,来训练宝宝的“听话”能力。
3.  练习让别人了解宝宝的表达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宝宝说的话只有身边的妈妈才听得懂,别人要了解宝宝说的话还得先通过妈妈的“翻译”。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也为了让宝宝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训练宝宝发出正确的音和正确的单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俩才知道的幼儿式语言。
4.  给宝宝适当的奖励
当宝宝能说出较长的句子,或者说出新学会的单词,都要马上给宝宝一个拥抱并称赞他,然后再附和地说一次,宝宝就会清楚知道自己的表达正确,而更有兴趣说话了。
5.  把宝宝说的话画成图贴起来
当宝宝说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如“今天跟妈妈去散步”便以此为内容画出来,可以增加宝宝的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
这些烦恼,你有吗?

1.孩子分不清“你”、“我”、“他”怎么办?

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要到36月龄左右,才能较为准确地用“你”、“我”、“他”来指代周围的人,特别是能正确使用第三人称“他”。
幼儿能够正确使用“你”、“我”、“他”,是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孩子一般在2岁左右,能够最先分清“我”。
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刻意通过一些情景对话,让孩子明白“你”、“我”、“他”之间的区别。
比如,妈妈问爸爸:

“你吃苹果吗?”

爸爸可以回答:

“我不吃,你吃吧!”

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了范本,孩子自然就能模仿起来,并熟练运用。

2.如何判断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一般来说,孩子会在1岁左右开始说话,稍迟一点也属于正常现象。2岁左右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错误使用字词或句式是很正常的现象。
至少3岁前,家长都要连蒙带猜才能弄明白孩子究竟说的是什么,而有些发音错误甚至在其学龄前期都是一直存在的。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
  • 随月龄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进步不大或不明显,长期只会说简单的字词而不会说句子;

  • 用一个声音或一个名称指认所有东西,这种状况并未随月龄增加有明显好转;

  • 无法指认常见物体,即便在家长的引导下也无法很好地完成要求;

  • 对大人的问题无法正确地做出反应,而只是模仿问题的一部分字词或句式结构,比如当被问到是否吃饭时,不会回答“吃饭”,而是重复“饭”这个词……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的问题不在发音,而是表现在说话积极性不高或对声音的反应异常,则需要家长谨慎对待、持续观察,必要时带宝宝就医筛查。
孩子学说话,当然可以秉持“水到渠成”的态度。
不过,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能够让孩子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更流畅的表达,甚至树立自信心!


上一篇:提高免疫力的6种方法
下一篇:新型肺炎下如何保护好孩子.?家长最关心的 9 个问题一次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