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美容方面的运用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1

艾灸治病机制

艾叶具有强烈的芳香药味,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作为一种中药,能调和人体阴阳,又能通理气血,行气驱秽,是药效广泛的一种中药。艾灸在美容保健方面推广使用,具有无损、便捷、有效之特点。

2

艾灸的保健功效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中医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正如《扁鹊心书》云:“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疗外治方法中的一种。

施灸的原料,以艾叶为主,《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为纯阳之性,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用于防病保健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比针法的前奏——砭石要早得多。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的预防保健灸法。至唐代艾灸保健之法更加盛行,唐代的高寿之人也比较多。孙思邈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医生,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宦游吴蜀,体上常引三两处灸疮,则瘴疬温疟不能着人”。

灸法应用范围广泛,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治疗效果较好,易学易用,经济节约,安全速效,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灸处感觉温暖舒服,十分轻松,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绿色美容养生。下面就灸法应用于美容美体保健方面,逐一作介绍。

3

美体灸

肥胖症除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饮食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类食物,并缺乏运动而引起体内热能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形成脂肪堆积而发胖。部分肥胖者可出现肺泡换气受限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女性可伴月经不调,闭经和不孕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过食甘肥厚腻,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湿,痰浊内停,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而肥胖。

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穴取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

用法:艾柱隔姜片灸,每次每穴灸5-6壮,每天1次,15-30min/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三焦俞、阳池有疏利三焦的作用,合三阴交、地机健脾利湿,大椎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益气补虚;命门滋阳补肾,诸穴合用健脾补肾、化痰利湿以达减肥健身之目的。

加减配穴:腹部塑型:关元、大肠俞、中脘;腰部减肥:天枢、太乙、带脉、肾俞。

4

艾灸丰胸

乳房体现的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女性在13岁左右,由于卵巢的发育逐渐成熟,乳房渐渐也增大丰满,但乳腺并不发达,这时的乳房只有坚韧的感觉,随着月经的来潮及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乳腺组织,乳液间结缔组织和细胞增多,乳房也会渐渐发育成熟,并且丰满、挺拔。

而乳房下垂则成了女性衰老的重要标记,不但影响形态曲线美,也会给女性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适。西医认为乳房太小或下垂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降低而造成,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或脾胃阳虚,肤失濡养造成。

丰胸取穴:关元、肝俞、膺窗。

用法: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方义:关元培补元气,肝俞补益肝肾,膺窗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临近取穴可以健脾益胃丰胸。

5

美容灸

  • 面部皮肤皱纹

人到中年,肌肤胶原蛋白和荷尔蒙分泌开始减少,肌肤逐渐会变得粗糙和失去弹性。虽然女性的年龄渐增会更妩媚,但皮肤的松弛更会让人失色不少,此时如果不加以保养,皱纹便会加深,脸颊下半部也会慢慢松弛。

引起面部皱纹增多主要的原因,与多种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皮肤张力弹性纤维减少,皮脂腺减弱,皮下脂肪减少,局部组织缺氧均能产生、加重皱纹。

中医认为,“阴血不足、肤失濡养、瘀血阻络,肌肤失容”。皱纹发生是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劳神过度导致的营养不足,精血衰少,皮肤失于濡养,促使皮表产生皱纹。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额修、下关、黔风、扶突、膈俞、肾俞、神阙、阿是穴。

配穴:肺俞、脾俞、三阴交、曲池、合谷。

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1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除皱纹;百会益气升阳;膈俞养血活血化瘀;肾俞补益精化血;神阙补益脾胃,培元固本。

  • 黄褐斑

黄褐斑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机体性激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其他如某些药物和疾病,以及日晒等外界物理因素刺激、也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

中医认为:大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决非仅是面部皮肤局部的病变引起。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以及虚火温浊熏蒸颜面均能致生褐斑。因此,只有内外结合、标本兼顾,才能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黄褐斑才会随之消失。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

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1次,15次1个疗程。

艾炷无瘢痕灸:在褐斑区灸 3-7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红晕为度,隔日1 次,7次1疗程。

方义:褐斑局部及临近穴位有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及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气化滞; 脾俞、肾俞调补脾肾,清热除湿;气海益气补肾,调理冲任;足三里健脾益气生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行气活血;太溪滋肾清虚火调冲任。

  • 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 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搏,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用法: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min,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方义:在斑局部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热除斑;大椎、曲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雀斑、黧黑斑等常由风邪引起,此方曲池、大椎是防止风邪外袭和祛除风邪的效果较好的穴位。三阴交是足太阴经、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叉的穴位,经常施灸,可以调节三阴经阴血,使阴阳平衡。本组穴位既能祛风以保护面部,又可以调节阴血滋养面部,是标本兼顾的美容灸方。

  • 艾灸清除黄气

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的面色应该是弱黄色中带红、微白黄红隐隐、白皙明润而含蓄。这表明其阴阳平和,气血充盛,精气内在而容光焕发。但地处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的一些女性,则面如土黄,有的则表现为灰黄色或黄褐色,当地人称之“黄气”,亦有笑称“黄脸婆”的。有黄气的女性,一般多不是病态,更和肝炎等疾病无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美貌。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

配穴:如关元、中脘、中极、命门、大椎。

功效:培补肾元、温运血行、健运脾胃,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瘀滞。

用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cm,厚约0.2-0.3cm,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置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时间:20-30min。10次为1疗程。

治疗1个疗程,面色明显改善,退黄显红,2个疗程后,面部光泽犹如换了一个人,大部分肤色红润,面上黄褐色祛除,身体问题大为改善,特别精神饱满,倦意消失,继第3疗程后痊愈,为巩固效果,每周1次,效果稳定。

  • 艾灸驱走暗疮

西医认为,暗疮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

中医则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

取穴:曲池、合谷。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

操作: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 眼部保养

眼袋是女人的公敌,一旦形成便会永不离弃,而黑眼圈给女人的困扰,更是无法摆脱。眼睛周围黑黑的一圈,让人看起来疲倦,无精打采、感觉睡眠不足,精神不济。

  • 艾灸除眼袋

眼睑是全身皮肤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mm的厚度,加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少、持续不断的眨眼动作及长期曝露在辐射及阳光下,使它成为最容易松弛下坠,造成眼袋。眼周血管回流不畅,造成淋巴代谢减缓,也会使得多余的水分及血液积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肿胀,出现眼袋。

治疗:健脾利湿、补中益气,运化水液,濡养肌肤。

眼袋取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用法: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次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 消除黑眼圈

眼眶四周的皮肤不但特别薄弱,皮下组织也特别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肤下血流的颜色容易呈现在眼皮上。肌肤的功能需要由血管运送氧气和营养来带动,但由于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容易停滞,当血液流经此处的大静脉时,接近皮肤表层下方就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黑眼圈。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湿滞胞睑、肌肤浮肿。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房事过度或产后失调,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而滋阴补肾、清降虚火、补虚润肤、化瘀通络,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

除黑眼圈的取穴:水分、脾俞、三阴交、肾俞。

功效: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

操作: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次,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6

艾灸养生驻颜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 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著书立说。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中医理论认为,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调合阴阳、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下面是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

养生保健灸穴位: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常用配穴:气海、膏肓俞、神阙。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灸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如《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

具体方法是: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20-30min。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

关元、气海

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关元穴又名丹田,内系元阳,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扁鹊心经》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十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min左右,每周灸两次即可。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具有调理脾胃、温肾壮阳,回阳固脱,延年益寿和强壮之功。用于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癫痫,腹痛绕脐,腹泻,久病,小便失禁,妇女不孕男子不育,形惫体乏,年老体弱等一切体虚之证。同时,本穴也有防病治病,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为中老年保健要穴。

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2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操作:艾条灸:每穴15min,3日1次,10次1疗程。

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操作:艾条灸:每穴15min,3日4次,10次1疗程。

7

行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行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使用艾条灸,一定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更应认真守护和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无需处理,任其自愈;如遇有较大水泡,应先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放掉水液,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即可。

艾条灸毕,应将剩余的艾条套入玻璃试管或将其浸入水中彻底熄灭,这样能防止再燃。

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症,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

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灸后如发觉身体不适,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症状能迅速缓解。

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上一篇:陈艾与熟艾之分
下一篇:经常艾灸肚脐眼的后果!真是意想不到的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