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如果体位不对,很可能取错穴位!

为了取穴准确,在进针之前,患者应采用舒适、能持久而又便于医者操作的体位姿势,将体位姿势摆好,再采用天然标志、骨度分寸折量、手指同身寸等取穴法,确定穴位后,还需要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找到孔隙凹陷,或麻、胀等敏感点,才是准确穴位。

一般取穴的体位,针灸医籍都有记载,但具体取穴姿势的论述则很少,所以临床上针灸医生取穴的姿势和方法也不一致。

常用取穴的体位姿势是:

大椎、陶道、身柱、灵台、至阳、筋缩:俯伏拱脊取穴,因为这种姿势,脊椎突出,椎间隙和穴位显露,容易进针,如果不俯伏拱脊,脊椎不突出,椎间隙和穴位不显露,不但穴位不易取准,而且不容易进针。


附分、魄户、膏肓、神堂:俯伏开胛取穴,因为这种姿势,肩胛骨能离开,穴位才能显露,容易取穴进针,如果不俯伏开胛,穴位被肩胛骨遮盖,则无法取穴进针。


治疗肩关节病,应正坐举臂与肩平取穴,因为这种姿势,能使肩头前面的凹陷显露,进针至关节腔比较容易,如果上臂不举与肩平,则肩关节闭合,穴位处孔隙凹陷不明显,进针不能达到关节腔;当然治疗经络肉病,不需将针刺入关节腔,不举臂是可以的。


犊鼻:屈膝垂足取穴,能使膝眼凹陷显露,进针至关节腔比较容易,如果将腿膝伸直,膝关节闭合,不但穴位不显露,也不容易将针刺入关节腔。


足三里:屈膝垂足取穴,在膝眼下3寸,如果将腿膝伸直,膝眼下2寸是足三里,膝眼下3寸就不是正穴了。

地仓透颊车:张口取穴,能使肌肉绷紧,进针透穴比较容易,如果闭口取穴,口角及面肌松弛,进针透穴就困难。

人迎透扶突:需用左手拇食二指将胸锁乳突肌捏起取穴,沿胸锁乳突肌下缘进针透穴比较容易,如果不捏起胸锁乳突肌,不但不能透穴,而且还会刺伤动脉。

曲池透少海:需屈肘拱手,手虎口向上取穴,这种姿势肘内肌肉松软,进针透穴比较容易,如果将肘伸直,肌肉贴紧肘关节,则无法进针透穴。

膝阳关透曲泉:需屈膝垂足取穴,膝后肌肉下垂,进针透穴比较容易,如果将腿膝伸直,肌肉紧贴膝后,则无法进针透穴。

天突:首先需将毫针捋成弓形,仰靠取穴,弓背向咽喉,向下沿胸骨后缘缓慢进1~1.5寸,比较容易,如果不将针捋成弓形,不仰靠取穴,不但不易进针,也有刺伤咽喉和动脉之危险。

带脉:侧卧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在11肋前端下约1.8寸,与肚脐平齐取穴,穴位容易取准,进针比较容易,如果不侧卧,姿势不符合要求,不但11肋前端不易摸到,平脐取穴便不易取准。

上一篇:针灸是最高明的医疗手段
下一篇:针灸穴位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