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阴阳辩证与六经三阴三阳辩证

五脏阴阳辨证体系,主要来自《黄帝内经》,内经的学术所构建的以五脏系统为中心的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

五脏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中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分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人体之气血津液通过经络得以敷布全身,循环周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何致病因素都必须作用于人体,才能产生疾病,也就是说,任何疾病都是以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失常为基础,脱离了脏腑经络,就脱离了疾病产生的客观基础。

用五脏阴阳分类思路来分析疾病,可以很好的使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工具,任何疾病最后都可以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上找到疾病根源。

疾病的分类方法,要结合格子理论来理解,就会更加清晰,有方向感。

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五维度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人体也有很明显的六维特征,比如一天十二小时对应十二经络,一个月有十二个月,从时间的演化规律来看,按照六律--十二类分法作为疾病的一个格子分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其实,古代的先贤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相关书籍,就是采用六经的分类模式来给疾病做分类处理的。

六经分别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结合,手足两大类别,结合五脏六腑和三焦,人体的十二经络分类就出来了,

很多时候,五脏阴阳的五维辩证体系和六经三阴三阳的六维辩证体系,都不是互相孤立的,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他们都分阴阳,五脏阴阳辩证体系在和六维靠拢看齐的时候,会引进一个命门的概念,或者引进一个三焦的概念,

而六经三阴三阳在分配五行属性的时候,是这样调济的,

厥阴配风木,少阴配君火,少阳配相火,太阴配湿土,阳明配燥金,太阳配寒水,这个时候就引进了君火相火的概念,把火分成两种类型。

对应:风,热,暑,湿,燥,寒,六种自然状态。

中医五脏阴阳辩证与六经三阴三阳辩证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这两打来辩证思维,其实是从天地两端各自作为起点来分析事物,分析病症。

他们并不冲突,要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腿,是寒气大本营
下一篇:春天养生,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