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不同养生穴位各不同

一、春季:太冲、鱼际、太溪

按照中医与五行理论,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 因此春季应以养阳益肝为首要任务, 以防肝气郁滞不畅,肝脏的一个特点就是“体阴而用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肝虽然从阴阳上被划分为阴,但其功能特点却为阳, 它并不主静。

当然, 除了按摩之外,也可经常饮菊花茶以平肝火、去肝热;多吃甘味和青色食品, 以缓急柔肝等。总之,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万物生发,好好调养就是积蓄生发的力量。

二、夏季:阴陵泉、百会、印堂

一到夏季,不是酷暑难耐,就是雨水绵绵,暑湿之邪便在这时逞起凶来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祛暑灭火。为此,我们应坚持每天按揉阴陵泉、百会和印堂。

1、阴陵泉:阴陵泉可以健脾利温,每天按揉此穴3分钟,可使整个夏天脾胃消化良好,井可把多余的“湿气”去掉。

2、百会:百会位于头顶的最上方,即两耳尖往头顶连线的中点, 此穴可以大大提升人体的阳气,每天用两手的中指叠压起来按在穴位上3分钟就可以让人神清气爽 。

3、 印堂:印堂位于两眉的中间,每天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会感觉到有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扩散,其实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你就可以感到脑聪目明了。

心属火,五行之中其与夏季相对应,而夏季太热,很容易耗伤心气。因此,人们还应多吃养心的食物,如红色的食物、酸味的食物, 它们本身就是入心的,因此可以养心。此外,咸味食品一定要慎吃,这是因为咸属水,而五行之中,水克火, 所以心气不足的人一定要注意。

三、秋季:鱼际、曲池、迎香、合谷

《黄帝内经》说“金日肃杀” , 因此到了秋天, 万物开始萧条、枯萎,我们通常也说“秋收冬病”,秋收实际上正是冬病的前提,对人体来讲,秋天阳气回收,这样才能便于冬天的内藏。在秋天,最主要的那气就是“秋燥”,在刚刚入秋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外界的温度还很高,阳气还在外泄,人体毛孔仍是舒张的。因此, 人体很容易遭到外那袭击。我们都知道“秋老虎”之说,意思是说此时天气之利害。如果不注意的话,肺特别容易受伤,给呼吸系统埋下重大隐患。所以在刚入秋时,我们要选择肺经上的鱼际和大肠经上的曲池、迎香来保养肺气。

1、鱼际:两侧的鱼际每天不拘时拍揉3分钟。

2、曲池: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位于肘关节的外侧,上肢屈曲时肘尖和肘外侧横纹中点处,具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因为该部位肌内较丰厚,所以按的时候要先加点拨手法,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中午1~3点按揉两侧穴位2分钟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按揉,具体操作方法:先用一手的拇指按下去,有胀感之后再向外拔。

3、迎香:迎香位于鼻翼两旁,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顾名思义,其功能是使人闻香。因此该穴对于治疗各种鼻炎、鼻寒都有效果, 另外, 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温润鼻腔,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特别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这一点尤为重要。按摩迎香的方法是:双手按在两侧迎香上,往上推或反复旋转按揉2分钟, 鼻腔会感到通畅湿润。

深秋,天气转凉,这时“燥”又同“寒”勾结在一起,形成凉燥,它主要是通过口鼻来侵犯我们的身体,这时我们要用“温润”的方法来对付它。常用的穴位除了鱼际和迎香外,还要加上合谷,每天早上出门前,先按揉两侧迎香至鼻内温润,全天不定时按揉两侧合谷和鱼际, 每次每穴不得少于3分钟。

四、冬季:阴陵泉、关元、 肾俞

显然,冬季气候寒冷,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寒邪”,但是南方和北方不同。如火锅, 到了冬季,不论南方还是是北方都红火的不得了。但是,南方朋友冬天吃火锅后一般都不会上火,而北方则不行,这是因为火锅是辛辣的,在南方吃刚好可以化解那里的寒湿之气,而北方比较干燥,辛辣的东西吃多了就会消耗阴津, 导致上火。

所以南方的朋友在冬季要以温阳化湿为主,每天坚持以下方法是:关元要用艾条的方法, 每晩艾条5分钟后喝一小杯温开水;然后在两侧肾俞上拔罐5分钟,起罐后再按揉2分钟。注意,肾俞不必每天拔罐,每周只需2~3次。其余时间按揉两侧阴陵泉,每次每穴3分钟即可。

北方冬季,寒气内还常夹杂着燥气,所以既要温阳,又要防燥,为此应每天坚持刺激关元、肾俞、太溪,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晩临睡前1小时,先泡脚20分钟,然后按揉两侧太溪, 每穴5分钟,接着艾灸关元5分钟,再艾灸两侧肾俞5分钟。

《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养生的金科玉律,如“肾色黑,宜食辛” , “肾病忌甘”等。黑色入肾因此可多食黑色食品以养肾同时, '肾属水,而五行之中金生水,所以辛味食物也是可以养肾的,但有一点要注意,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所以秋冬季北方人在补阳的同时要在食物中加一点滋阴的东西。比如, 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喝些枸杞茶, 或者熬点枸杞粥等。

中医一直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 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不管有病无病, 都应该经常疏通经络,补充“正气”以抵御“外那”。

上一篇:闻“五声”,观“五脏”
下一篇: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