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难,分化训练、孤立训练是时候换换了!
一,痴迷于“进步幻觉”训练
大部分人在刚开始健身时都被教导应该使用健美式多分化的方式进行训练,即:每周对你某一部位肌肉刺激一次。在开始的阶段这样是有效的,但其根本不在于这种方式是最佳,更多的是一个未经过任何训练的身体,不管使用何种训练手段,或多或少都能够取得一定训练效果。
问题是我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毫不夸张的说,对于一个每天只是伏案于电脑前的宅男,单纯的让他进行一些篮球活动就可以增加少量肌肉。也正因为如此,大家从未怀疑过职业健美分化训练的价值,直到某一天你的脑袋上挨了一记闷棍;这时候你才真正了解到,原来训练不止于此。
真正来讲多分化训练更多只适用于一些极度强壮的训练者或是一些职业(药剂)运动员,前者因为其恐怖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所以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这里是指某些深蹲、硬拉等动作能够以200KG以上的重量轻松做组又或是体格超级庞大的训练者),后者药剂运动员可以持续获得激素合成环境。
反过来讲,对于自然训练者我们则需要通过对肌肉更高频率的刺激来获得这种合成环境,更高的训练频率意味着更多的肌肉。总的来讲通过每次训练后所引发的这个合成状态大致会维持24-36小时,隔天一次力量训练的频率适合绝大多数人,但每次训练的“打击范围”是需要扩大的。以下是较常见的训练分化:
1. 全身性训练
2. 上、下肢分化训练
3. 推拉腿分化训练
二,致力于孤立动作而不是那些“大赢家”动作
这是另一个由那些职业健美运动员所引起的陷阱,训练界中充斥着太多不实的讯息。我不是说孤立动作没有用,而是在某种环境下它们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大多数人不应该用80%的时间去关注孤立训练,而应该更多致力于那些可以让你使用更大重量,更多肌群参与的“黄金”练习,诸如:深蹲、硬拉、引体及其变体动作。
这些练习可以让你的肌肉整体承受更高的机械张力,从而最有效的刺激肌肉的增大。另外你要知道孤立的练习往往容易增加关节或肌腱的压力,这也就是你为什么在做一段时间的“碎颅者”后通常会感受到肘部产生的疼痛。
三,使用残破不堪的动作技术
说真的,我把这些问题同样归咎于对传统健美盲目崇拜的个体思想;抱歉各位,我可能发了太多牢骚,没有冒犯之意。我始终对传统健美抱有敬畏之心,尤其是旧时代的一些健美前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像是Reg Park、Steve Reeves等。
更多的我只是在抨击那些职业健美运动员背后操纵设计的那些利益团体。现实中大部分人被建议每一组要直到声嘶力竭的地步才算有效,也正是如此这给大多数人带来了不少困扰。这种不切实际的建议从长期角度产生了以下不良影响:
盲目跟从此建议会使一些技术还未成熟的训练者每组的训练都以错误的动作模式完成,这让大脑更倾向于记忆这种破败的动作技术,从而养成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不良的动作模式无法使用更大的强度,请记住在不熟悉某种动作的情况下,你永远不会真正开发其潜力;一定程度上来讲,力量是一种对动作技术熟悉程度的展现,这被壶铃大师Pavel称作是:轨道润滑。
训练中所使用的平均强度降低意味着肌肉张力的减少,一定程度上这代表着肌肉肥大效果的丢失。机械张力对增肌的效用。最后,较差的动作技术训练中遭受伤害的风险增加,作用力易集中于关节或韧带组织上,并且整个动作过程中都无法精准的刺激目标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