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爆发性猩红热,益生菌来“救火”
2011年4月,一场“红色风暴”席卷了香港多所学校、幼儿中心,约564个10岁以下儿童遭受到了它的袭击,两位幼童因病菌中毒休克死亡。同年这种“红色病毒”横行于北京、上海等地,使感染此病毒的患者大幅增加,这种“红色病毒”就是被旧时代医生视为瘟疫的猩红热。
曾席卷英国的“病毒龙卷风”
猩红热为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猩红热传染范围大、速度快,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播,且发病多见于5-15岁儿童。
据考证,“猩红热”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1969年,由一位英国家庭医生托马斯·赛登汉姆首次命名,但在当时猩红热还是一种轻微的疾病。直到19世纪20年代工业革命爆发,英国人口爆炸式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侵蚀了这个原本美丽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恶劣,大街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导致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流传。而受医疗手段的限制,在当时猩红热的致死率相当高,截至1834年英国因猩红热死亡的儿童相比往年同比增加了15%以上。
腥红病的“背后推手”
A组链球菌感染
到了现代,猩红热已不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瘟疫,人们对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已有了研究,猩红热的致死率也在不断降低。据研究表明,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GA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链球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将引起咽喉、扁桃体的炎症,而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炎症将迅速扩散于全身并引起身体组织的坏死,引起全身毒血症。
A组链球菌为一种单个菌体呈球形、直径约1μm的细菌,据研究调查显示人类约90%的链球菌感染都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感染、肾小球肾炎、腥红病等常见疾病都与A族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所以从根本上讲,预防猩红热类疾病,首先应从防止细菌感染做起。
预防猩红热,益生菌起到了啥作用?
说到预防细菌感染,有这样一位“专家”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益生菌。自益生菌被发现以来,其在抗击细菌感染、增强人体屏障能力方面的效果已得到了多番证实。那么在抵御猩红热方面,益生菌又将有怎样的出色表现呢?
抵御细菌第一步:抢占先机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肠道内部菌群数量是有限的,当有益菌大量涌入时,将会改变肠道整体的菌群数量,当益生菌粘附在肠道后,将对肠道进行占位,将A族链球菌类有害菌排出体外。
抵御细菌第二步:改变环境,影响有害菌生存
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发酵乳杆菌等益生菌可通过分泌乳酸,调节肠道环境,改善肠道内部的PH值,进而阻碍致病菌的生存,杀死患儿体内致病菌。
抵御细菌第三步:加盖屏障 阻挡细菌
益生菌进入肠道后可粘附在肠道粘膜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肠道的“菌膜”,这种菌膜可有效地阻止细菌的入侵,将疾病防御于体外。
而除却以上内容外,益生菌还可以缓解小儿腹泻、过敏等由使用抗生素而引发的副作用。细菌感染是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的难题,家长可经常为宝宝补充益生菌,从根本杜绝细菌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