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让你的肚子不再“闹腾”!

“拉肚子”在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是腹泻,根据病因划分类别,竟然有八种。


一、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二、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以内,这时候它是不致病的。一旦平衡被打破,量变引起质变,它就变成了释放毒素的致病菌。



三、真菌性腹泻


真菌性腹泻是指由真菌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以上三种腹泻,破坏肠道微生态,如水土流失那样破坏植被,甚至如泥石流那样破坏植被。腹泻导致有益菌下降,而有益菌关系着免疫力,那么免疫力就下降,那么腹泻就加重。


所以,在腹泻初期就要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



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与抗生素密切相关。导致这种腹泻的抗生素一般是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经常使用,这也就是滥用,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有益菌。好菌本来是占优势的,现在不占优势,受损相对更大;好菌抗药性差,更易受损。于是,坏菌占了上风。


这时,就不应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通过补充双歧杆菌,让双歧杆菌占上风。双歧杆菌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也叫原籍菌,它的原籍就是肠道,因而可以在肠道壁定植、繁殖,重新成为优势菌群,这时候导致腹泻的坏菌就被抑制,腹泻就可治愈。


五、炎症性肠病


就是肠子发炎的病。腹痛、腹泻,便中血、脓、黏液时有时无。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发现细菌异常增殖,肠道异常运动,免疫功能异常亢奋甚至紊乱,这些姑且算作综合病因吧。


此病很麻烦,以激素治疗为主,益生菌仅为辅助。麻烦的病常以激素治疗为主,如非典。



六、肠结核腹泻

人人都知道肺结核,但是肺结核的传染基本控制住了,如今没有肠结核发病率高。病原菌也是结核杆菌,不仅使肠道结核,而且使肠黏膜发炎,导致腹泻。治疗肠结核必用抗生素,甚至要化疗,这势必杀伤有益菌,使腹泻更加重。治疗这种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的量越大越好,补充的益生菌种类越多越好。


有一种腹泻,叫“鸡鸣泻”或“五更泻”,这是中医的叫法,历史悠久。因为腹泻次数多,坚持不了一夜,故而得名。肠道微生态学者认为,这是炎症性肠病或肠结核腹泻的一种症状。



七、水土不服腹泻


旅行者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引起腹泻。不服“水土”,这是传统的说法。古人不知道细菌,所以归咎于水土。现在看,其实是不服水里的、土里的细菌。


当然,空气里、食物里、物品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是当地特有的,是旅行者没接触过的,对此没有抵抗力,不耐受,所以一旦感染就致病。


治疗旅行者腹泻,普通医生会首选抗生素,也能治愈,但肠道微生态学者一直呼吁首选益生菌制剂,最好选择原籍菌,如双歧杆菌。



八、乳糖不耐受腹泻


牛奶里有乳糖,乳糖不被消化,喝牛奶就拉肚子,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腹泻。这种腹泻,是因为肠内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应该先服用益生菌,肠道做好了准备再喝奶,就不会腹泻了。


研究显示,

益生菌可用来有效对付有害菌。在医疗临床上,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除了治疗腹泻,还用于治疗便秘、肠炎、胃炎等。


所以,服用益生菌一定要坚持到12周,使益生菌和体内其它有益菌的优势最大化。当益生菌和有益菌在体内占有足够优势后,各种益生菌带来的正面效果才会逐渐体现出来,有利于肠道的健康平衡。

点击下方头像,了解更多内容哦~



上一篇:遇上肠胃病,快用它来保护你!
下一篇:还在做这样的事?当心急性胰腺炎找上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