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吉日”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内涵。

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的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就大事。所以从古至今,凡是遇祭祀、婚嫁、开业、建屋等,都要挑个“黄道吉日”,祈求趋吉避凶,顺利完成。

  那何为“黄道吉日”呢?  

“黄道”是一个天文学术语,是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行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应)称为黄道。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并不垂直,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也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

《汉书》卷26《天文志六》记载∶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意思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 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 包括黄道一,青道二、赤道二、白道二,黑道二。 中道是黄道,又叫作光道。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像数二》曰: “日之所由,谓之黄道。” 意思是,太阳运行的途径,称为黄道。 所以古人依据这些天体星象运行变化, 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 黄道吉日及黑道凶日, 并把每一天的吉凶宜忌都记在日历上, 为用事择日趋吉避凶作参考与选择。

沿袭到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内容在通书中都有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十二神煞、玄空九星、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值日、胎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

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如:十二天神。

当遇到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神值日时,是吉祥的日子,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道吉日”、“黄道日”。古籍描述,青龙是神传祥兽,为祥瑞的象征;明堂是古代天子举行大典之地,是权力的象征;金匮为金质之柜,通常秘藏重要文物、文献,是珍奇名贵的象征;天德则是象征上天化育的恩泽;玉堂是宫殿所在、神仙居所;司命则为星名、神名,所以日历上标有这些的都是吉祥的象征。

反之,若是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陈六神值日,则为凶日,诸事不利,不宜举行任何重大活动,称为“黑道凶日”、“黑道日”。黑道视凶神,是不吉利的象征。中国最早的择日书籍出现于——夏朝名称为《夏小正》,收录在《大戴礼记》中。

到春秋战国时,选择黄道吉日已蔚然成风,当越王勾践从吴国回越国时,就特别挑选在十二月己巳日归国。

秦至两汉,如何选择黄道吉日的历书更为常见,东汉永元六年(94)的木简历书,

 又以十二建星中的“除、危、定、执、成、开"为六小黄道日,但十二星的吉凶只是参考,没有绝对的吉与凶之分,具体视不同的事项而定。

十二星的应用的一般原则是:首查“宜、忌”事项,次选黄道日;避选“破”、“闭”二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在行军打仗前均要选择吉日。

此外,各国普遍认为天象神煞与人间灾异有关。北宋雍熙三年(986)的具注日历序中,明确记载太岁将军与诸年神的方位及出游时间,并强调人们切忌在太岁头上动土修造。序后并有九星方点阵图,说明九色中依紫白二方修造,法出贵人,加官改职,横得财物,婚姻酒食等等。

至清朝,择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各项活动的依据。康熙皇帝下令:时令大学士李光地等人,编纂古典,御赐为《星历考原》一书共6卷。其后乾隆皇帝又命允禄、弘昼、张照、何国宗等将其重新校正,成为《协纪辨方书》共36卷。

乾隆皇帝亲制序文云:“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称“举大事、动大众,协乎五纪,辨乎五方、以顺天地之性”等等。其中2卷,叙述择日的各种理论和相关历法知识;六卷,介绍年月日时四大神煞之名称、宜忌、来源和性质等等,是目前关于择日最完备的书籍。

此外,朝廷又令钦天监,每年颁布一册具注历书《时宪书》俗称黄历,供人们择日之用。今时,国家虽然不再择黄道吉日颁布诏令,但坊间还是延续了古老的选择黄道吉日行事,比如说婚嫁、开业、出行、造屋、修坟等等。

在民间每逢腊月,家家户户的长辈们都要恭敬地请一本来年的《通书》回家,《通书》会注明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诸事不宜。这些并非迷信,而是对上天的一种敬畏,一份虔诚之心!


上一篇:小小窗帘也暗含风水玄机,千万不要挂错了!
下一篇:全球疫情何时了?《易经》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