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生欺凌与被欺凌,这些应对技能一定要掌握!
什么是学生欺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以及监护人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指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欺凌者)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被欺凌者)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学生欺凌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教育部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定》设计了防治学生欺凌的规则体系:明确学生欺凌的概念,强调主体上的特定性、主观上的故意性、后果上的伤害性,把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学生间正常的嬉闹等区别开来。明确学生欺凌的行为表现,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
如何预防学生欺凌与被欺凌?
请掌握以下四个“六不”技能:
学生防止欺凌他人“六不”
1
不对他人实施欺凌;
2
不参与对他人实施欺凌;
3
不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交往;
4
不加入校内外帮派;
5
不携带使用管制刀具,不抽烟喝酒涉毒;
6
不到歌厅、网吧等易发治安事件场所。
学生防止被欺凌“六不”
1
不怕坏蛋,强大自己内心;
2
不为作恶者隐瞒,勇敢向老师、家长报告,报警;
3
不正面硬扛,不吃眼前亏,被围困会躲避策略;
4
不去易被欺凌的角落、街角等荒僻地方;
5
不挑拨是非、说人坏话,不给人起外号;
6
不做落单人,多交朋友,善待他人。
家长防治欺凌“六不”
1
不给孩子树立遇事争吵、打闹的坏榜样;
2
不忽视孩子异常的言行和精神状态;
3
不忽视孩子的求助信号;
4
不打骂、训斥孩子;
5
不冷落、放任孩子;
6
不教孩子以暴制暴。
教师防治欺凌“六不”
1
不忽视学生异常的言行和精神状态;
2
不忽视学生欺凌暴力的苗头隐患;
3
不因学生家庭、性格、俊丑、贫富、家长职业等区别对待学生;
4
不以成绩来评价学生;
5
不对学生贬低、辱骂;
6
不逃避对欺凌暴力事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