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只是一个时期,过不下去就熬过去



 1 

麦家说,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一句话,道尽了青春期孩子的不可侵犯,以及陪伴青春期孩子的举步维艰。


麦家在《朗读者》中,曾公开宣读了自己写给青春期儿子的一封信,揭开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往事:


儿子读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仅把自己的身体关在了房门之内,也把自己的心门关在了嘴巴之内。


他不愿去学校,不愿与父母沟通,上千个日子里沉溺于打游戏与上网,除了吃饭、上厕所之外,绝不出门。


他拒绝跟麦家沟通,如果麦家试图打开他的房门,他肯定会离家出走。


面对孩子的这种状态,父母的痛苦可想而知。


麦家是作家,也是父亲。


他和普天之下正常的父母一样,为孩子的状态担心,想尽办法希望把孩子从“真空”中拉回现实,但收效甚微。


直到高三,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和同学之间巨大的差距,才开始暗暗努力,最终申请到了一所国外的大学。


(插播一句:这是一个有资源的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试错的成本更高,若停摆三年,大概率只有辍学打工一条路可走。)


这三年,对父母来说,是充满煎熬的三年。


对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


毕竟,没有人能在逃避与摆烂中获得认同感与价值感,更不可能获得快乐与满足。




 2 


小张今年也读初二了,最大的变化是外形,本来就瘦,半年长了6厘米,体重没有相应增加,整个人跟电线杆似的。


可能是心理晚熟的原因,他的“青春期症状”不太明显——还愿意回家,愿意和我说话,而且话还是那么多。


从放学回到家,就开始滔滔不绝,说学校的事,说老师的事,说同学的事,说过去的事,说未来的事......总之,若不是我刻意打断,他能说个昏天黑地。


不打断没办法,作业写不完。


作业写不完的结果是熬夜,熬夜的结果是我发火,我发火的结果是双方交火,双方交火的结果是睡得更晚.....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


在经过几轮激烈的交战后,我决定不做“无条件倾听”者,从学校到家的路上把想说的话说完,到家稍作休息,他写作业,我做饭。


小张的第二大的变化是,“别说了,我知道”成了口头禅。


他可以啰里吧嗦说个没完,不管你有没有兴趣。


你不可以。


你但凡多说一句,他立马跳脚:别说了,我知道。


继续说下去,就是从怼人模式到互怼模式,然后到争吵模式。


后来,我反思,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耐烦听父母说话呢?


因为父母说的话“太正确,太有道理”了。


“头抬高、背挺直、抓紧写、早点睡、快点起、多吃菜、别磨蹭......”


正确的“废话三字经”像紧箍咒一样循环往复地念。




 3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犯错、顶嘴,甚至“叛逆”,除了受家庭环境、学校氛围、激素分泌影响外,在心理层面,主要受两个系统的影响。


神经科学家把这两个系统称为“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


用汽车打比方。


动力系统就好像是油门,控制系统就好像是方向盘和刹车。


动力系统通过调动感情,让人充满各种做事的动机。


青春期少年迫切希望实现自己的各个目标、满足各种渴望、体验各种感觉。


简单点说,就是大脑非常想要获得奖励。


青春期少年之所以会去做一些不负责任、冒险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低估了危险一一而是因为他高估了奖励。


若控制系统能够识别危险,及时出手,就能帮助他控制冲动,做出科学的决策,避免犯下“愚蠢”的错误。


控制系统相当于刹车和方向盘,它鼓励我们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长期目标坚持不懈。


在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较量中,时而动力系统占优势,时而控制系统占优势,这就导致青春期孩子时而理智,时而冲动,时而正确,时而错误,时而动力满满,时而意志消沉。


所谓“谁的青春不迷茫”,就是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两股力量的较量。


即使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陪伴青春期的孩子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是一根行走的炮仗——一点就着。


但是,作为从青春期一路走来的我们,比谁都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容易。


我们也比谁都清楚:青春期只是一个时期,过不下去的话,熬过去就好了。


上一篇:我的青春叛逆期
下一篇:3D动画演示,根尖周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