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被“放养”的孩子,更易成为学霸?
让孩子体会到自尊感,他才能自觉独立地向上向好。
朋友有个儿子小A,今年上幼儿园大班,特别乖,也是很多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朋友从不强制他学习,但他自己很愿意主动学习,有时候英语单词念了好几遍还不会,就会眼泪汪汪的,感觉要哭出来了。
他吃多了冰淇淋之后,就会拉肚子。但是,当父亲自责的时候,他会说:“都是我自己不好,是我自己吃了冰淇淋才拉肚子的。”
以后每次出去,当别人再给他吃冰淇淋的时候,尽管他很想吃,却坚决不肯,“我不吃,吃了会拉肚子的。”
小A代表了一类孩子:他们自律,有好的自尊系统,不用他人监督,自己就想要变得更好。懂得体谅他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有另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小B,正在上幼儿园小班,却是相反的性子,出奇叛逆,说不得碰不得,像个小炸弹一样。
每次大人批评他,只要他觉得大人没道理,就会迅速反弹,顶得大人无言以对:“我不配做你们的小孩!我要离家出走!”这个时候,大人就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小B也代表了一类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懂得维护自己的边界,并有勇气和大人抗争。
但是,人群中还有一类孩子,他们的表现是这样的:
他们频繁受到指责和批评,行为也受到很多的控制和干涉。但是,父母的批评就像是狂风暴雨打在身上,孩子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显得麻木、没有感觉,也没有行动力。
小C就是一个例子。
今年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小C,有个非常用心的妈妈。
小C做作业时,他妈妈要在边上看着,全程陪护和监督。尽管如此,小C写作业还是很磨叽,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一小时写四个字”。
妈妈骂得很凶,但小C好像也没啥感觉,不辩解,不反抗,也不改正。
不仅如此,小C上课的效率也不好,老师反映他一直开小差,容易走神。
每次听到老师的反馈,妈妈会开启更强烈的指责,但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觉。
时间长了,妈妈感到非常无奈,觉得这孩子真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同时开始自我怀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就是养不出个学霸孩子?
当这三类孩子长大之后,在课业成绩、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上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别。
像小A和小B这样的孩子,父母从小给予较大的自主性,极少干涉、批评和指责。可是,他们却会对自己的成绩和行为表现得非常有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如果学业成绩下滑,他们会首先表现出愧疚和着急,有自发的进取动力,并想办法弥补差距。
但是,小C可能并没有学习障碍,而且家长花的心力最多,却收获寥寥。他也许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感觉“使不上劲”。
像小C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和之前的培训机构里经常能够见到。虽然老师和家长花了很大力气去培养和扶持,但没有太大的效果。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想变好,归根到底,是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内心盘旋:我不配变得更好,我只配现在这样。
其实,孩子自发地想让自己变优秀的动力,是早期的养育者给予的。
父母或许可以给孩子优渥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资源,但是,完整的自尊系统才是父母给到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好的自尊系统,源自于稳定而凝聚的自体感。
自体感凝聚的孩子,会有天然的上进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是珍贵的,值得过好的生活、追求美好的东西。
所以,他不允许自己落后,有自发的上进心。
而凝聚的自体感,来源于养育者对孩子的正确对待。一个在生命早期被充分看到、镜映、回应和滋养过的生命,才会发自内心地努力向上。
可是,问题来了:作为父母,怎么去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形成凝聚的自体感?
最近读过一本书,书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书名叫做《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
只有把自己活好,才能学会放手,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控制。
有些父母将期待放在孩子身上,让他做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自己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却要求孩子整日看书学习,最好连休息时间都不要有;
自己不舍得花钱,对孩子教育和衣食住行的投入却很大方。
但是,小A的妈妈没有对孩子想破脑袋各种培养。
孩子做作业,她顶多在他做完后检查一下;孩子的日常事务,她不会做到事无巨细地照料,所以小A很早就学会了自己洗澡、收拾玩具及日常用品。
她经常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不会参与,但是你如果遇到困难,妈妈可以指导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也需要做有效的分离。
同时,家长的自律和成长,对孩子是最好的榜样。
小A的妈妈是一个内在丰富充盈的人,她非常注重自我成长。
她喜欢看书学习。在小A的家里,有着很自然的学习气氛,因为妈妈在一旁看书,他耳闻目染地感受到日常生活本来的样子。
另外,不责备,对孩子的需求做到有效回应,才能培养出一个高自尊的孩子。
这对父母的养育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内心装了很多的焦躁、抑郁、脆弱和烦恼,是没有办法看到孩子内心的需要的。
孩子在情感上需要被回应,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得到鼓励,受挫后,也需要父母的及时安慰。
父母敏锐而有力量,会给孩子提供坚实的安全感和高的自尊水平,这是让一个孩子自发向上的基础。
其实,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项,孩子就基本能自发向上,不需要家长花大力气监督、跟在他屁股后面做收效甚微的苦心追踪了。
可是也有家长会提出疑问:难道对孩子“放手”,不是放养吗?对孩子不该花最大的力气培养吗?
作家樊登在一个读书栏目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很多学霸家长会“凡而赛”地说自己根本没对孩子管头管脚、事无巨细地追踪,但很多人不以为然。
可是仔细研究后发现,那些发展很好的孩子,父母真的是“放养”的。
这或许不是秘密,只是对很多家长来说,放手真难。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多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多爱自己、发展自己呢?
从改变自己开始,孩子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也会与以前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