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发热怎么办?不要怕,专业医生告诉你…
实际上,肿瘤患者的发热有许多原因,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脑转移等,这可能是身体发送给我们的信号,千万不能忽视!
01
感染性发热
由于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难以抵抗外界病菌的入侵,更容易出现细菌、病毒或者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而留置导管(如引流管、PICC置管、导尿管等)也容易引起感染。
感染性发热出现时,除了忽高忽低地发热外,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尿急尿频、伤口处红肿热痛或化脓等表现。
检查时往往可以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也会高于正常值。
如果出现可疑感染性发热,单纯的退热治疗是达不到根治目的的,应该及时联系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肺部感染,还要积极排痰。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好这几件事,避免感染:
◆ 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流通;
◆ 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出行佩戴口罩;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漱,保证清洁;
◆ 白细胞水平低的患者,还应该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
02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在化疗、放疗等过程中,机体的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一定损害,可能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
发热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这样的发热不尽快处理,很可能继发感染。
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首要处理方法是升白治疗,当出现了中性粒细胞降低,医生也会给我们开升白针进行治疗,如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有的医生会在化疗等治疗开始前,预防性使用地榆升白片、咖啡酸片进行升白治疗。
作为患者,我们应该保持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血象变化,以便出现异常时,及时用药。
03
药物热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发热,这样的发热温度往往较高,可以到达39℃以上,且伴有畏寒、寒颤。
这类药物包括顺铂、白介素、奥沙利铂、干扰素、唑来膦酸等。
当我们在输注药物期间,出现发热,要及时联系医生,必要时停止药物的输注,并且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04
肿瘤性发热
肿瘤性发热(NF)是一种由肿瘤本身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和肾癌的患者,也可以发生在进展期的实体瘤,尤其是原发性肝癌。
NF常表现为间歇性发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可高于37.8℃,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并且没有感染的证据。
对于NF,抗感染治疗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需要针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如肾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体温可以降至正常。
除此之外,含有类固醇成分的化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也可以达到退热的目的。
提醒: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购买药物使用。
05
放射性肺炎
在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等进行放射治疗时,放射剂量会在肺部有一定积累,造成放射性损伤,引起放射性肺炎,从而引起发热。
一般结合放疗史和胸部CT即可判断,医生会结合具体情况,使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
06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当肿瘤侵犯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也可能引起发热。但是这类发热一般不常见,需要做脑部CT或者核磁共振来确诊。
提醒
无论是哪种发热,我们都不能轻易忽视,如果不及时处理,或随意地用药,可能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延误病情。
当出现发热,首先要做的是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如果有明确的发热原因,就可以开始针对性治疗;如果原因不明,就需要结合更多的检查和经验性用药,来进一步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