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妨从这4句话开始!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托底的力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发自内心地接纳你,尊重你的感受和需求,愿意陪你一起解决问题。


从小感受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做自己,充分尝试和探索;又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盔甲,给予他勇敢面对一切的底气。


或许我们很难做到完全“无条件”地爱孩子,但至少可以通过努力去接近这个目标。最简单的做法,可以从常说下面这4句话开始——


01 “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理解”: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很爱孩子,却经常忽视、否定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小,他的感受并不重要。


事实上,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恰恰是父母重视、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当自己的感受被重视,被接纳时,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安全感、价值感。


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家长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地告诉他:“你的感受很重要。”


能够跟着孩子一起开心、快乐,也允许他生气、难过、委屈、失望。这意味着家长看见了眼前的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孩子从家长的反应中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能够更快的平静下来。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准确表达了出来,获得共鸣,就会产生温暖和被爱的感觉,亲子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


先接纳和理解情绪,再去规范行为,正确引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既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又能学会规矩。


02 “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很多时候,让孩子感到绝望的不是失败和挫折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其寄予厚望,不惜倾其所有把他打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孩子”。


当孩子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时,家长的反应是失望、嫌弃、否定,把当下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人生等绑在一起,给孩子很大压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就会用外在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于是,他们内心非常恐惧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


越是这些时刻,越需要家长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让他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


告诉孩子:“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就是让他明白: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原本的你就很好,就值得被爱。


在孩子失败、受挫的时候,家长多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代替指责、辱骂,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内心越来越强大。


03 “没关系”: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太能忍受孩子犯错,即便是筷子掉地上这种小事,他们也会发火,指责孩子没用、笨······


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家长需要认识到:犯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历程,他们正是通过犯错来学习,积累经验。


如果家长每次都小题大做,过分苛责孩子,会导致孩子为了避免犯错而减少探索行为,畏手畏脚。


当孩子犯错了,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告诉他“没关系”,然后再用正面的语言引导他认识错误,学会解决问题。这才是处理孩子犯错的重点,而不是单纯的指责,发泄情绪。


家长对孩子犯错多一些包容,控制好情绪,孩子内心安全感充足,会更加勇敢地去探索、试错,发展各项能力。这份被接纳、被爱的底气,让他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敢于向家庭求助。


04 “我很愿意听你说说”: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很重要。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理解他,成为他的朋友,你才能真正关心到他的成长。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说说话。常常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不把他的话当回事,随意评判、怀疑孩子。


不懂倾听的家长,很容易误解孩子,破坏他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可,时间久了,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放下高高在上的成人思维和偏见,俯身进入孩子的世界。


不管发生什么,孩子说了什么,都不要带着偏见,去随意揣测他、怀疑他、指责他,多信任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我很愿意听你说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孩子。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总结起来,无条件的爱落到实处,无非就是几个关键词:尊重、接纳、理解、信任。


家长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会更好地感受到你的爱。


上一篇:性格太软,如何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
下一篇:立夏 | 炎热季节,口腔防护重点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