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糖尿病患病率12.8%(其中诊断糖尿病患者6.8%、自报告糖尿病患者6.0%)、糖尿病前期患者35.2%,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人均算上,总共有48%的人血糖异常。
打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有一半左右的成年人血糖异常。
我们都知道从血糖正常人到诊断糖尿病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或者更长。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的阶段,我们称为"糖尿病前期",它主要包括两个情况,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递减。简单说就是空腹或餐后血糖超过正常值,但还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研究表明,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发生,糖尿病前期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脑卒中、冠心病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如果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叫做空腹血糖受损(IFG)。如果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叫做糖耐量受损(IGT)。研究表明,10年内,60%的IGT患者转变为糖尿病。不过在糖尿病前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的办法,3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降低58%。最新的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4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但90%的人不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因为很多人不测血糖,抑或只测空腹血糖。殊不知,空腹血糖正常,不代表餐后血糖也正常。仅查空腹血糖,会有70%的糖尿病前期被漏诊。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这个阶段能够做好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由于每个人的血糖高低水平及主观感受均有所差异,再加上糖尿病会累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因此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其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喝的多、小便多、吃得多以及体重下降。事实上,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并未表现出这4大经典症状,我国3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如果出现原因未知的体重下降、餐后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易出汗、易犯困、手脚麻木等症状,也需高度怀疑是否是糖尿病在作怪。更有甚者,临床中甚至有毫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只是因为偶然间检测血糖才被确诊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为尽早发现糖尿病,应该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发现自己有某些异常症状出现或者某段时间内某一高危因素较为显著,则可以在短期内增加检查次数。处于糖前期的人,70%的人都只是单纯餐后血糖出了问题,而空腹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本身基础的胰岛功能还是可以的,但胰岛β细胞确实已经受到外部环境的打击,(比如高体重,长期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刺激)。他们有的阵亡,有的叛变,有的假死,最终是胰岛不能耐受糖的刺激,出现糖耐量减低,所以才会表现出餐后高血糖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外部继续给胰岛施压,一日三餐,日复一日的大吃大喝,那死伤叛变的胰岛细胞就会越来越多,一般伤亡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正式成为了糖尿病人。控制体重:特别是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减轻体重。
坚持运动:每周运动五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步走。
科学的、系统性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项长期工程,难在坚持。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身体状况,动态跟踪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全病程控制才可以精准控制血糖平稳达标,全方位的血糖监测、用药、饮食、运动、个性化健康教育等照护方案,实时血糖精准控制,把糖代谢紊乱处理在当下。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血糖管理,不少糖友在不吃药、不打针的情况下,血糖仍然可以在正常范围之内,实现了糖尿病逆转。任何时间,你有逆转糖尿病的想法都不晚,不论你患糖尿病的时间有多长,都可以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