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都不舍得给我买,我想换个爸爸妈妈!”
这场为期三年的疫情突然就走了,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唯一留有痕迹的,是被改变了的生活,我不知道此刻在看文章的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我,我的生活,我的家人,我的孩子,却实实在在被改变了。 这三年的日子不好过,疫情前先生在外面谋生,稍微还能补贴些家用,然而疫情过后,家里一片萧索,只剩东南西北风,但也许,人活在世上,个人有个人的难,今天我想讲的,是孩子的变化。 其实我的家庭远远达不到小康水平,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本来儿子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不觉什么,直到2022年9月,他进入了小学。 起初他还挺高兴,回到家还能细细碎碎的给我讲些换同桌啦,课间上了个厕所,回来碰到认识的小朋友啦,今天老师说表现的好奖励了一颗糖啦。 但当时疫情严重,学校时不时停课,在那段时间,儿子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因为我的手机比较老旧,内存不足,所以起初我手机里没有安装小视频软件,儿子一百个不高兴,说他同学都在看什么什么视频,玩了什么什么游戏。 我当时觉得也很正常,毕竟他上了学,有了自己的同学,也要有小圈子了,也就随了他,安装了一个视频软件。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手机老旧,儿子刷视频软件会很卡,而且视频软件中会推荐大量的广告,非常能吸引到他,他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如果以前,也会挑个他喜欢的买给他,但那时候先生失业许久,一家人经济来源很少,就没给他买,终于有一天,他发了很大的脾气,哭着说:“你什么都不舍得给我买,我不想要你了!我想换个爸爸妈妈!” 我呆住了,第一反应是愧疚,觉得对不起孩子,但更多的,是委屈。 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尽力捧给他,我所能给的,最好的,却还是倍受埋怨? 我偷偷地大哭了一场,哭自己没用,哭日子艰难,委屈又不甘。 有段日子我都沉浸在这种情绪里,孩子看我闷闷不乐,也变得小心翼翼,还是婆婆点醒了我。其实这个年龄的小朋友,刚刚接触到了“小社会”,难免会受到影响,我们尚且不能保持不被环境影响心智,更何况他们。 也正是孩子们心中有了比较,有了落差,才会产生自卑心理。 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很小气,我们家很穷,你说的对啊,我们家就是不是很有钱啊,其实妈妈也跟你一样,也很嫌弃自己小气,也很想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啊,妈妈得告诉你,你觉得我们家穷,这是事实,如果你觉得不满和不情愿,这都是正常的,我们都要面对这种真实的情况。 但是更重要的事,面对这些,我们心中所做出的选择,是选择抱怨、自卑,还是勇敢面对,开心的接受,让自己变得更好,去改变现状,这些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就比如说,你没能买齐奥特曼套装,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开开心心的玩耍。 我知道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想给孩子最好的,都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保护。 但希望大家都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虚伪”的世界里。 我知道大家很怕孩子产生“不配”心理,慢慢变得自卑。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从小都生活在一个不能直面“穷”的环境中。小时候想要什么东西,父母就会说,这个东西哪哪哪不好,这个不值这个价钱,反正总有理由不去买,但总也不承认是因为穷。但其实,正是因为这种不能面对,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逃避。 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力所不能及,然后去选择改变,积极的力量远远胜过逃避! 周末我带孩子去买换季的鞋子,孩子试了几双,都不太满意,过了一会,他指着明亮的橱窗里的一双鞋,说想要那个,谁谁谁穿了一双,他也想要。 我本能地想先挑鞋子的毛病,然后告诉孩子,刚才试过的便宜的那双更好。 但我想了想,蹲下身,认真地对儿子说:“这双鞋子是很好看,但现在妈妈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买下它,如果你实在想要,下周是月末,妈妈挣了钱再来买好不好?” 儿子想了想,说:“妈妈,我不要这双也可以,其实也没比那双(便宜点的)舒服多少,那双还是黑色的,就那双吧,还能少刷次鞋。” 我当时惊喜又轻松,你看,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真实的面对生活,真实的面对问题,你真诚与否,对方是能感受得到的,孩子也同样,孩子只是小,并不是傻,相反,他们有比成年人更加敏锐的内心。 其实我们父母和父母之间的差别,并不是财富、权势、知识,所谓孩子的起跑线,更多的是父母面对生活和困境的心态和态度,它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引导着孩子的人生走向。